第四章 同伙(第2/3页)

他想要威武、霸道的花样,一听那‘金枪鏖战三千阵’他就喜欢,连图案都没细看就躺下,吆喝让人快绣,等起来一看,就成了这样……”

说话的人名叫韩承绪,字竟之。

这韩承绪韩竟之就是刘金锁说的那位“老书呆”了,年纪在六十岁左右,满头白发,身材瘦小。

韩承绪是个爱聊天的,给李瑕送了饭,就坐在屋中闲聊。

两人不知不觉聊了许久。

李瑕只是偶尔引导一下话题,大部分时候都是韩承绪在说……

“韩先生是哪里人?”

“当不得你一句‘先生’,小老儿不过是个俘虏。”

“何出此言?”

“身世飘零啊,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国人,我那家乡,一百余年来,属大宋、属伪齐、属金国,也不知道该叫归德府、南京,还是应天府好了。

我祖辈虽是宋人,但我这辈子前四十年都是金人,生在金国,长在金国。直到二十余年前,宋、蒙联盟灭金,宋军收复了归德府,我又算是成了宋人。但只怕,这大宋朝廷要又一次重蹈当年联金灭辽的覆辙喽……”

听韩承绪说着,李瑕渐渐对所处的这个朝代有了一些认知。

他并不精通历史,只算是懂一些常识,勉强能通过一些事件推测现在是什么时候。

简而言之,应该是南宋末年。

据韩承绪所说,成吉思汗已经死了快三十年了。

而成吉思汗的孙子、灭亡南宋的忽必烈如今正值壮年。

那“应该”两个字也可以去掉了,就是南宋末年……

另外,这个朝代与他认知里的南宋似乎有哪里不对。

之前都一样,北宋灭亡、建炎南渡……上一任皇帝是宋宁宗,而当今天子虽然还没有庙号,等死后……哦,驾崩后,该是庙号“理宗”吧?

问题是这“兴昌”的年号从没听过。

当然,宋代年号多,李瑕又不太了解历史,自觉没听过也正常。

总之,据韩承绪所言,淳祐十二年之后,改年“兴昌”,今已是兴昌四年,丙辰年。

许是代表着,这是一个平行时空……

关注点重新回到这次的任务上,李瑕又引导韩承绪讨论开封的情况。

如今大蒙古汗国的可汗是蒙哥。

蒙哥也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忽必烈的同母大哥。

五年多以前,蒙哥登基之后,任命忽必烈为“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经略府就设在开封;后来又给了忽必烈京兆府,即长安的封地。

李瑕终于搞明白了,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未来那位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经略之地。

……

“小老儿也不知道这次去开封要做什么,但不外乎就几种可能,求和、暗谍、刺杀、救人。”

韩承绪说着,又缓缓道:“但出使求和的可能性是最小的,只看我们这些人就知道,你是死囚、我是俘虏,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人。就算死在了北面,明面上也不是大宋的人。

听说如今形势紧张,北边有想要毁掉和约南下的架势。我们这次过去,我怎么想,都是……唉。”

李瑕问道:“先生不太想去?”

“由不得自己啊。”韩承绪长叹一声,拍了拍膝盖站起身来,道:“时候不早了,今夜便聊到这里吧。后日出发以后,还请李小兄弟多关照我们爷孙两个……”

……

韩承绪走后,李瑕思忖了很久,更清晰地了解了白茂说的“跟那位出去办事,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早就明白自己是在用“必死”换一个“九死一生”。

次日聂仲由过来,给李瑕带了一柄长剑,同时还带来了一个人……白茂。

“准备一下,明日天不亮就出发。”聂仲由随手把长剑丢给李瑕。

接着,他对白茂说了一句“你若敢逃,你娘的命就没了”转身走了出去。

李瑕拿着那柄古剑把玩着,对聂仲由这种做派暗自摇头。

一天到晚的,不是“你弟弟在我手里”就是“你爹在我手里”或“你娘在我手里”,没水平。

白茂显得很郁闷,往李瑕屋里一坐,开始唉声叹气。

“怎么?你不是不来吗?”

白茂一听李瑕开口,才想起来这小子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凶徒,何况现在手里还拿着一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