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大逆不道(第3/4页)
张璋不禁皱起了眉,小小建章宫竟汇聚了如此多的势力。
“将军,要追吗?”
“不。”张璋望着陆离等人纵马跃过的高墙,摇了摇头:“继续血洗南宫。”
“那……传国玉玺?”
“什么都没有为大将军复仇重要,屠尽南宫之内阉党,还有北宫,还有苑林,不诛灭十常侍,北军什么事都不管。”
事实上,张璋没把话说完:敌不过对方,地上的十九具尸体没有一个庸手,若换做是他,最多能做到以一敌三,再多就要饮恨当场。
南北二宫相对而立,玄武门对面就是朱雀门,中间有一条长七里的复道相连。
后世有诗曰: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下方一条道,上边又一条道,两者平行,这证实了陆离先前听到的一种说法:卢植率兵与张让等人隔空对峙,只救下从高处坠下的太后,两位皇子未能逃脱。
不过,北宫同样遭到了攻击,不仅如此,朱雀门、东明门、朔平门均有大军围堵,能逃到哪里去?
从悬在高空中的复道走过,陆离心中泛起各种猜想。
“这次东汉末年之行,倒是长了见识。”姜胜感慨道:“这复道远比后世的立交桥壮观多了。”
“苍龙等阙亦是如此。”
顺利拿到传国玉玺的潘明心情大好,接了一句:“只要到达偃师就不怕迷路,哪怕隔着四十里,也能看到高大的宫阙。”
“老陆在想什么?”王黎开口询问。
“张让等人挟持两位皇子前往北宫,不知是困在其中,还是顺利出逃北邙。”
“肯定是跑掉了,狡兔三窟,像十常侍这种人,恐怕比天子更加了解宫城结构,指不定哪里藏着通往城外的密道呢。”
“没错,不必浪费时间了,翻过宫墙提前在那里等待吧。”
三言两语之间,陆离同意了,毕竟北宫之内乱兵不少,万一被什么人暗中记住相貌,可就麻烦了。
于是,下了复道之后,众人找了个比较偏僻的地方翻了出去。
事实上,他们赌对了。
张让等人逃出南宫之后,发现北宫只是情况稍好罢了,迟早会被攻破,到时候照样得死。
幸好,翦灭群雄、重塑汉室天下的光武皇帝,在翻新皇城地基时,下令建造大量的排水渠,有暴露在地面的阳渠,也有埋在地下的阴渠。
其中有一部分阴渠并不用于排水,而是通往北郊的密道——
这位打过天下的皇帝为子孙考虑得太多,早已看清世间难有不朽王朝,希望有一天宫城万一出现兵乱,他的后人能走密道跑出去,招兵勤王、隐姓埋名都行。
可惜便宜了张让等人,他们服侍两代君王,灵帝甚至说过: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而身为天子的父母,怎么可能不知道密道在哪里?
推开供奉祖宗灵位的香案,把地砖撬起便是了。
当然,对于皇权的畏惧,十常侍磕了好几头才走。
另外,此次出逃算不上太仓促,史侯与董侯身边跟着百十名羽林卫,而十常侍中武力值最高的蹇硕,以及后起之秀尚方监渠穆也都跟了上来。
卯时,天色微亮。
走在前面探路的蹇硕顿住了脚步,借着张让手中的夜明珠,史侯刘辩的脸色再度白了一分。
头顶一片黑漆,没有一丝亮光照射进来,不过倒是多出了细微流水声,这让渠穆略感欣慰——
光武皇帝雄才大略,没有坑骗他们,这密道果然通往城郊。
气随水动,水动气存。
地下有活水存在就说明有空气流通,否则水不会流动,而且,就算上去的通道被堵住,他们也不会窒息而亡。
“渠穆,你保护好两位皇子。”
蹇硕受够了蜷缩而行,对于身材魁梧的他来说,这样太过憋屈。
而现在终于离开雒阳城,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他决定轰开一条路。
“诺。”
负责殿后的渠穆挤上前,挡在史侯与董侯前方,至于另外几名常侍,用不着他操心,这些人亦非庸手。
紧接着,一声声闷响传出,若非顾及造成的动静太大,引来百姓关注,蹇硕早就出去了,但即便如此,一次次轰击之下,昏暗的密道也渐渐浮现出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