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等待(第2/4页)
姜定修则把他推平,放在了书案的一角。
又一本。
成宇帝扶额,“这些人除了寒暄话语之外就不会上折子,不会讲话了吗?千里纸贵不知道?一句话能说完,要作一篇文出来。”
他对现行的各种制度都很不满意,但大名很大,从中央发出去的政令即使无人阻拦,推行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更别提朝中多有阻拦之声,半廷反对,即使是圣上也不能随心所欲。
姜定修知道陛下的烦闷,叫人改写折子不是一件难事,一道圣旨就能办好,难的是改变这些写折人的为官之道,对民之态。
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还是得等,“天下之人心皆向于陛下,陛下之心所向,必是将来人心之所向。”
“姜侍郎惯会宽解人。”说起人才,成宇帝又问起翰林院那些本届编修、检讨和庶吉士们,“他们最近如何了,张学士那边如何说?”
姜定修:“大都不错,是能沉得住气的人,有人从头至尾校对的书目没有出现任何错误,亦有人大闹翰林院……”
“交上来的策论水平参差。”
他把掌握到的消息捡重点说给皇帝听。
成宇帝对于新人的包容性很强,不管是什么脾性的,只要是聪明占大局的人呢,他都想磨一磨。
比如这个大闹翰林院的状元,成宇帝就支着胳膊说他适合当言官,“三分血性向前,遇不平敢直言,朝上谁他都敢参一本就不错。”
然在听到姜定修说他所交策论一篇比一篇敷衍后皇帝直接叫停,“原以为是个聪明血性读书人,没想到是个蠢的,蠢的不听。”收策论的时间有规律到这种程度了,还不把这事儿当会事儿,那得叫无脑了。
…
把有特点的人一水说了个遍,陛下听罢,直接问:“那你和张学士看完,觉得谁心性是最好的?”
“是那姓陈的举子,陛下您钦点的传胪。”
“陈……延?”成宇帝还记得他的名字,“果真是他,文章写得大胆,人也能沉住气。”
能被圣上记住名字,当一句夸,姜定修肯定,这陈延只要不犯圣上的忌讳,康庄大道便已在脚下了。
姜大人点点头,“大抵是出身农家,少时便经历了许多,所以才有此心性吧。”
人科举,为官,大抵还是有运道的,姜大人想,那小小少年自己应该也没有想到,许多年前,他写给江南府提学的一封借势信,不仅平了家中风波。若干年后,他还能凭借此信,在当朝天子面前刷一次脸。
姜定修与陈延有渊源,在他们二人都有可能成为天子近臣的情况下,姜大人势必要把这段渊源告诉成宇帝。
果不其然,听他这么说,当今疑惑挑眉,“爱卿这提起陈延,头头是道,倒像是认识,莫非这是你家中晚辈?”
“非也,这说起来也是陛下给的缘分。”
听姜定修这么一说,成宇帝就更好奇了。
于是,姜修便把许多年前,他受命前往江南,在江南当地对院试、乡试进行改革,遇到陈延,选择陈延文章作为‘新风’,陈延向得中后向他求信之事。
“真是有意思,你我君臣兜兜转转十几年,竟选了同一个人。”这样的阴错阳差让成宇帝有了一种命定之感,他有些迫不及待想把这批人放出来了,“后面的事要快些了,朕想尽快见一见与众不同的年轻人们。”
“臣和张学士会尽快的。”
姜大人是在乾清宫用了几道点心再走的,他走以后,皇帝起身,屏退左右望向宫内的大名舆图,山河绵延万里,其中人才济济。
他要与万民之中选才,而非世家之中选才,方能破除局限。
-
十一月,起风了。
历经一个月的时间,秀秀那边总算是做出了两种蛋糕,一种是后世制作方法‘普普通通’的鸡蛋糕,吃起来的确非常暄软,秀秀为这种简易蛋糕制定了许多精美的模具。
把它们做小,做精,这也是蛋糕店的主要盈利产品。
奶油蛋糕也做出来了,众所周知,打发奶油其实并不难,只需要鸡蛋、面粉、白糖以及稍许牛奶,和一个电动打蛋器。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打蛋器,但有使之不尽的‘人工’打蛋器。
要知道,即使是在京城这样的地界,人力依旧是低廉的,只需要一吊钱,多得是青壮年愿意贡献自己的两只手,每天在后厨打奶油打到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