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求药(第3/4页)
秦缨苦笑一下,“我与公公一样命大,当年我还在襁褓之中,却也并未染病,只可惜了我母亲和年幼的哥哥。”
长祥欲言又止一瞬,末了叹道:“多年过去了,县主节哀。”
秦缨便生出些笑意来,目光一转,见个小太监,提着食盒快步而出,她眉头一挑,“这是谁不适?是陛下?”
长祥摇头,“陛下的药在勤政殿煎,那是永宁公主的药。”
秦缨蹙眉,“是公主,她的药未断过?”
见她一脸怜惜,长祥应是,秦缨吁出口气道:“也难为她了,小小年纪便日日与药为伴,太医院的太医,竟无人能治好公主。”
长祥眼瞳动了动,只道:“幼儿病症多有疑难之处。”
丰州之事,长祥还愿多言几句,但关乎其他主子,他却分外谨慎起来,秦缨初次碰面,不好多问,便道:“说起来,也多日未给太后请安了,我去给太后请安,再去探望探望永宁公主,这药膏还有多久呢?”
长祥忙道:“碎骨要煅烧成粉末,醋煮粟米粥也要熬化,多半还要小半个时辰,县主自去便是,等县主回来了,再做最后一道制膏工序。”
秦缨点头应下,这才带着白鸳往永寿宫的方向走。
白鸳低声道:“县主,那此的事还没个说法,后来毒膏之事,郑家两个都被揭发出来,说不定太后娘娘还在气您呢。”
秦缨无所谓道:“我只管我的礼数便是。”
二人一路往西边走,半炷香的时辰之后,才到了永寿宫外,值守的太监见她来,立刻入内通禀,没多时出来相迎,“县主请进吧,娘娘正等您。”
秦缨缓步入宫门,待进了内院,却赫然见永宁站在此处,她出声道:“公主殿下?”
永宁站在院子角落的梅花树下,翠嬷嬷站在她身边,正无奈地说着什么,听见动静,二人皆是回身,翠嬷嬷面色微变,先将地上一物捡了起来,又福身行礼。
秦缨走近道:“怎么在这里站着呢?”
翠嬷嬷笑道:“今日初五,来给太后娘娘请安,德妃娘娘和五殿下也在殿内,公主不喜欢拘在里头,便出来透气了——”
永宁双眸圆溜溜地看着秦缨,忽然,她转身将翠嬷嬷手中一物拿出来,又丢在了院子一角的雪堆里,秦缨定睛一看,却见是一支小小的发簪。
翠嬷嬷苦笑道:“公主殿下……”
她倾身捡起来,但下一刻,永宁又拿走玉簪丢在雪里,翠嬷嬷无奈极了,看一眼秦缨,却又不知该说什么。
这时,永宁也看向秦缨,还露出一丝笑意,仿佛此行很值得让秦缨看到。
秦缨有些莫名,“公主殿下为何扔簪子?”
永宁眨了眨眼,秦缨又问:“您是想说,让我也学?”
永宁眸子一亮,立刻点头,秦缨失笑道:“但簪子贵重,不可乱扔的。”
话音刚落,正殿厚重的帘络被掀了起来,德妃与李玥一同走了出来,看到秦缨,德妃弯了弯唇朝她们走近,可还没走几步,德妃面色微变地加快了脚步。
秦缨福身,“德妃娘娘。”
德妃无暇顾及她,点了点头便作罢,又一把拉住永宁,看着地上的发簪道:“你这孩子,说了多少次,不喜欢也不能随便乱扔,你可知这一支簪子,抵得上外头百姓多久的口粮?你怎么就……”
翠嬷嬷忙不迭再将发簪捡起,但这时,永宁仰着脑袋望着德妃,露出了几分疑惑与委屈交加的神色,德妃斥责一滞,只好叹道:“傻孩子,与你说这些你也不明白,没关系,母妃不怪你,咱们该回去喝药了——”
说着话,德妃又看向秦缨,“太后娘娘有些乏了,县主快去吧。”
秦缨看看德妃,再看看永宁,不知怎么觉得有些怪异,而德妃也未多言,拉着永宁便朝宫外行去,秦缨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实在未想明白。
她定了定神,去往正殿给太后请安。
进门行了礼,又说了两句拜年的吉祥话,太后慈爱地向她招手,“你这孩子,还知道过年,这都多久没来看哀家了?”
秦缨上前,坐在太后身边,“本来元正日要来的,但陛下免了拜谒礼,又不许大肆庆贺,云阳便不敢入宫了,今日是父亲腿上痹症又犯,云阳入宫求药,一并来探望太后,您这几日身子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