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见鬼(第5/7页)

秦缨闻言凑到他身边细看,又一番比对后陷入了沉思。

花房暖和,昨夜来时污渍泥泞,不好分辨,今日来,便见泥渍已干,印痕形状也越发明晰,秦缨摇头,指着一碎瓷片旁的印记道:“你看,这个脚印与尸体和花架旁边的,似乎并非同一人的,且若是拂开泥土,这地上的泥渍,像是被人故意拿脚抹过一遍……”

因坠落散开的泥土大多颗粒分明,与拿脚底搓碾过的泥渍自然大不一样,谢星阑笃定道:“他如此,是为了掩盖更多的脚印。”

秦缨眸色微暗,“是崔慕之——”

谢星阑看秦缨一眼,“崔慕之在刑部任职几月,自然已熟悉办案查证之法,既知道案发后应该寻找何种痕迹,自然也懂如何掩盖。”

秦缨微微眯眸,片刻又摇头,“若从崔慕之反推,便知道他在替人顶罪,可若从凶器以及行凶动机来推断,五皇子行凶的动机又不足,凶器若是那把匕首,亦显得古怪,再加上倒地的花架,阿月身上并无多余外伤,不通之地实在太多了……”

她站起身来,打量了屋子一周,见地上的大滩血迹已变作暗黑色,一时只觉屋子暖热憋闷,便走到西侧,将后窗打了开。

窗扇一开,一股子冷风立刻涌了进来,秦缨舒了口气,一抬眸,微微一愣,只见这后窗之外的廊檐上,亦吊着数个冰挂,又因为此地一入冬便热泉不断,比烧地龙殿阁的冰挂还要长,冰挂倒悬,尾部尖锐晶莹,莫名看得人心底发寒。

秦缨指尖动了动,眼风一错,又是一愣,不知是不是冰挂太长,窗棂西侧有两节冰凌已然断裂,新的水滴流下后虽依旧凝固住,却变成竹筒粗的冰柱下接个拇指大小的冰尖,显得有些滑稽。

天光已昏暗下来,谢星阑正吩咐人点灯,秦缨正想仔细看看冰挂是否掉在后檐沟中,却听闻一阵脚步声进了花房大门——

她回身看来,便见又是昨夜见过的勤政殿小太监。

“谢大人,县主,陛下有召。”

今夜尚未面圣,秦缨也在等这一刻,这时小太监又道:“陛下与南诏人争执了一整日,此刻还恼着,南诏两位殿下要一同听案子进展,您二位可要警醒些。”

秦缨心神一沉,边应好边将窗户关了上,谢星阑又吩咐其他人守在此地,二人一同赶往勤政殿。

冬日天黑的快,到了殿外已是夜色如墨,勤政殿内灯火通明,此刻仍站了不少人。

南诏使臣皆已离去,李云旗侯在殿门内,蒙礼与施罗,定北侯杜巍、信国公郑明跃,与金吾卫大将军郑明康、段宓皆在立,众人分列两侧,大周朝臣与南诏人成对峙之势。

谢星阑先行一步进殿,待二人行了礼,便见贞元帝沉着脸问:“今日一整日了,你们二人问的如何?”

谢星阑扫了眼蒙礼二人,抱拳道:“崔慕之仍是认罪。”

贞元帝眸子一狭,眼瞳中透出了几分冷意,“他可交代了杀人原由?”

谢星阑摇头,“不曾,只说前夜尾随南诏公主至花房后起了争执,冲动之下动手杀了人,也不曾交代更多细节。”

外头寒夜漭漭,殿中虽烧着地龙,但气氛沉肃冷窒,众人都紧着心神。

谢星阑话音刚落,蒙礼便道:“陛下,崔慕之如此行径,乃是毫无悔改与愧疚之意,摸说他害得是南诏公主,便是害了个大周平民百姓,陛下该按照律法惩治,不该姑息。”

贞元帝面色疲惫,但一开口,仍透着帝王威压,“便是明日要他上断头台,也要查清前因后果方可服众。”

蒙礼冷笑,“我还是那句话,不是他的罪,他何必要认?按今日所言,陛下不愿献冶铁之策,既是如此,我们也无需宽限时日,如今父王已收到我们回南诏的消息,若是等数日还无启程消息,便也知道是出了事——”

蒙礼扫了一眼对面几人,“何不如速战速决,将谋害阿月的凶手尽快正法,我们也好启程归国,到时不管是对阿月父亲,还是对父王,都有个交代。”

秦缨听着几人交锋,又看了谢星阑一眼,见他并未道出今日所查,犹豫一瞬,自己也未多言,两国邦交复杂,南诏人也非善类,便是牵连到李玥,秦缨也更想等南诏人离开之后,再行禀告,她明白谢星阑与她想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