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富康(第4/5页)

全厂七百多职工,开了个会,很干脆的将赵子添给罢免掉。

赵子添也知道,自己在金星农机厂里待不下去了,直接申请了病假,回家待着去了。

不久之后,银行的人便接管了金星农机厂。

……

李卫东在挂靠的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按下了手印,旁边的吴行长,则盖上了银行的公章。

收好了合同,吴行长笑着说道:“卫东,这金星农机厂以后可就归你了!现在的金星农机厂可是个烂摊子,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李卫东点了点头:“其他的倒还好说,农机补贴被取消了,的确是一件麻烦事情,没有农机补贴的话,农机还真卖不出去!”

“那你打算怎么办?”吴行长开口问道。

“农机补贴的事情,慢慢来吧,以后只要是能推出优质产品,就能把农机补贴要回来!”李卫东轻叹一口气,接着说道:“现在的关键是,劣质拖拉机的事情,给金星农机厂造成了很不良的影响,现在金星农机厂的名声算是丑了,所以我打算,先给农机厂改革名字!”

“改什么名字?”吴行长开口说道。

“电视上和报纸上不是经常提,农民要发家致富奔小康嘛,我琢磨着,干脆就叫富康算了,富康农机厂!”李卫东开口说道。

“富康,这个名字好啊,听着顺耳,叫着也顺口,还有好意头!”吴行长开口说。

提起富康,很多人想到的肯定是东风旗下的那款国民神车,当年跟桑塔纳、捷达,并称为中国车市“老三样”。

富康轿车的原型车是雪铁龙的ZX车型,原本是两厢轿车,引进国内之后,东风汽车对于原型车的车轮、悬架、发动机压缩比都进行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调整,之后还推出了三项车型,完成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路程。

雪铁龙ZX是1991年推出的,而国内引进这款车,是在1992年,所以九零年的时候,还没有富康这款汽车,李卫东干脆抢先使用了“富康”这个品牌。

……

李卫东接管农机厂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工人发工资。

农机厂七百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到十万块,这点钱对于千万富翁李卫东而言,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如果花这点钱,能够稳住人心的话,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果不其然,谁给钱谁就是爸爸!

工人们收到工资以后,对于金主爸爸十分的欢迎,李卫东接收农机厂的过程,也非常的顺利。

七百人的农机厂,有自己的技术部门,技术处有十几个人,技术处长名叫杜家海,三十来岁,中专文化程度,农机中专毕业。

在现代人看来,一个中专生凭什么能当技术处长!

然而以杜家海的年龄而言,他那个时代的中专生,绝对是班里最聪明学习最好的学生。

所以这个杜家海还是有些能力的,再加上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杜家海在农机方面的造诣,不比普通大学生差。

对于李卫东而言,他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招的到农机方面的大学生的,至少未来三五年,他还要仪仗农机厂原来的技术团队。

农机厂技术处,李卫东拿出了自己画的图纸。

李卫东虽然不是农机专业的,但到底是修过车,也做过二手机械设备的生意,画一个简单的图纸,还是没问题的。虽然画出来的图纸不专业,至少能让人看懂。

“老杜,过来看看!这就是我们要生产的新产品!”李卫东开口说道。

杜家海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李卫东是在叫自己。

毕竟在此之前,赵子添都是称呼他为“小杜”,猛然换成了“老杜”,杜家海心中还很不适应的。

虽然“老杜”这个成为有些显老,但想想李卫东的年龄,杜家海也就释怀了。

“李厂长,这是什么东西?看起来像一辆车。”杜家海开口问道。

“对,这东西叫农用三轮车,接下来咱们技术处的任务,就是把这个研发出来。”李卫东开口说道。

“农用三轮车?是做什么用的?”杜家海开口问。

“主要是拉货,搞运输!”李卫东接着说道:“比如地里的西瓜熟了,就用这种农用三轮车,拉上一车西瓜,去城里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