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2/3页)

“就这一筐红薯,能种那么多地?”三老发出自己的疑惑。

“红薯可以扦插种植,等它长出藤了,我们再用红薯藤来种。”农官翻着种植手册,说道:“现在得先修整田垄……”

这一批新种子,除了红薯还有玉米土豆花生辣椒……各类作物都有。

都是没种过的新种子,农官们种起来的时候,都不敢有一丝疏忽,带着农庄里干活的人,一边研究一边种。

等他们研究透了,还得教各乡的三老,明年他们好教乡里的百姓种植。

看着县里的农官如此紧张,惹得县令的神经也时刻紧绷着,忍不住询问道:“姚春大人不是说,还不确定这些作物的喜好吗?就算咱们县的农庄产量不好,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吧。可能就是那个庄稼不适合咱们县。”

农官幽幽的说道:“有记录的啊!今年若是产量低,我就推脱说是土地和天气的原因,万一明年百姓种又丰收呢?”

说到这些记录,县令也没法反驳了,他们的年终考评,也是会参考前两年的记录的。

以前大家用竹简的时候,有记录大家也不想翻,竹简笨重,记录的资料又有限,查起东西来十分艰难。

换成竹纸之后,方便程度倍增,诸位官员的压力也倍增。

县里的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和考评,全都勤勤恳恳的研究起了海外良种,郑国此时却打得火热朝天。

上梨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宋王求助,诱惑宋王一番。

宋王原本都顶住了‘兵家必争之地’的诱惑,不想去捅郑国这个毒窝。

可天气一热,到了夏天,郑国的瘟疫,就主动消失了。没了碍事的家伙,宋王哪里还禁得住上梨侯的诱惑,果断接手上梨郡。

【果然,春秋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到了夏天就没事了。】

【幸好这是个小病毒,要是来个厉害,郑国这一波得全军覆没。】

【郑王这搅屎棍仗着瘟疫,觉得宋国不敢乱来,现在好了,瘟疫没了。我倒是要看看,他跟不跟宋国打。】

【就郑国现在这实力,应该是打不过宋国的吧。】

事实上,郑国确实打不过,在郑国的军队和宋国军队碰撞了一次,郑王心里就有数了。

但实力不够,郑王也会想办法,直接派使者找上了姜蓁。

“借大炮?”姜蓁的表情古怪,直接拒绝道:“大炮从不外借。”

【我还以为这郑王有什么招数呢,原来是打不过来就摇阿蓁。】

【郑王还挺有想法,这大炮要真给他借去,收拾宋国还不跟玩儿似的,热武器的加入,纯纯碾压局。】

【可惜,这大炮不是郑国的,是姜国的,郑王做不了主。】

“既然王上不愿意借大炮,那就借兵!”使者又从怀里掏出另一份盖了大印的国书,“若您愿意借兵,我郑国愿割五座城池给姜国。”

【刚刚还是四座城池呢,现在又加码了,我怀疑他怀里还有几份国书。】

【再诈一诈,说不定能诈出十座城来。】

没有直播间观众的玩心,姜蓁直接拒绝,“割城的事不用再谈。姜国和郑国之间还隔了一个宋国,我要那一片飞地又如何管理?”

姜蓁拒绝得很真诚,没有诈对方加码的意思,但使者却问道:“十座城也不行吗?”

【我就说能诈出十座城来。】

【郑王现在这情况,除了拉外援,没有任何办法。】

看姜蓁不回答,使者劝说道:“十座城,王上您只需要陈兵边境,帮着牵制住宋国,上梨侯和国内的君侯,我们自己就会处理。”

在使者的描述下,姜蓁好像只需要把兵马带去前线,给宋国亮亮肌肉就行,不需要动手,就能白白拿下十座城。

但如今的情况微妙,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国之战,很可能就会演变成诸国大混战。

之前郑国只在国内大乱斗,是因为有瘟疫在哪儿杵着,要不然郑国的事,早晚会牵扯到其余各国,现在就已经牵扯到姜国和宋国了。

郑王实在是需要外援,哪怕姜蓁已经拒绝过,但郑国的使者也没有放弃,每日坚持求见姜蓁。

在姜蓁派人拦了郑国使者半个月后,她就接到了郑国传来的急信,郑王被国内的君侯弄死了。

【哟~大新闻啊,郑王居然被噶了。我就说他这么作的君王,早晚会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