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北士族(第3/3页)

河北大族只剩了幽州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同样算是高氏元从,他们唆使北魏神算子刘灵助反叛尔朱氏,刘灵助死后,恰逢高欢东出,曾经与刘灵助密谋的范阳太守卢文伟立即投奔高欢。

高欢彻底掌控关东后,将卢文伟由河北北部的安州刺史,调任东雍州刺史。

而高澄也早已去信东雍州,希望能将卢文伟的孙子卢询祖招至自己幕府。

卢文伟收到信件后,马上去信河北交给其子范阳太守卢恭道。

当清河开始盘点隐户的时候,卢询祖也随族老带着隐户名册拜会高澄,被高澄收入幕府。

高欢视作难事的河北户口括检,其中最棘手的四姓五家,渤海高、博陵崔、清河崔、赵郡李、范阳卢,就这么被高澄利用各种手段,或胁迫、或利益交换,轻易解决。

八月二十四,高洋、二姐儿两姐弟与刘蠡升子女的婚期。

刘蠡升派往晋阳迎亲的太子已经被囚。

而顺利迎得刘蠡升之女的高洋,才刚刚离开云阳谷,早已做好准备的高欢领大军随后杀至。

刘蠡升猝不及防,带领部众慌忙逃往山区。

九月初三,在赵彦深的唆使下,刘蠡升麾下北部王,联合东部王、南部王两人袭杀刘蠡升。

刘蠡升身死,西部王护卫其家眷逃亡,途中立刘蠡升之子南海王为天子。

高欢命令北部王、东部王、南部王三人追击,自己则收拢民户。

草头三王斩杀西部王,击溃刘氏余部,俘获刘蠡升家眷,正要押送交给高欢。

又是赵彦深的进言,他按照高澄的吩咐劝说道:

“高王仁善,不愿滥杀,诸位送往高王,刘氏诸子必然得活,既杀父,又怎可纵子,留待其为父报仇乎?”

于是草头三王杀尽刘蠡升子嗣,其余女眷包括刘蠡升及其子的妻妾一并进献给高欢。

高欢此役俘获汉胡人口五万余户,尽数迁往外地,草头三王虽然失去了王爵,但也得以分领刘蠡升大部分部曲。

盘踞河东山区近十年,侵扰北魏边境,史称胡荒的刘蠡升势力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回到晋阳后,高欢担心有人心怀旧主,于是处死被囚禁的准女婿,又命高洋继续与刘蠡升之女举办婚礼,以安抚人心。

也许是顾及被迁置晋阳的母亲与幼妹,更可能是出于对自身未来的惶恐,刘氏顺从地与高洋举办了婚礼。

婚礼过后,高欢等待高澄回师洛阳的消息,也好安排人护送高洋、刘氏往洛阳,将高洋交由长子高澄教导。

而远在邺城的高澄听说刘蠡升覆灭,在密室对张师齐说道:

“父王与人约为姻亲,却背信攻之,此不义也。

“灭其国,又尽诛其子,此不仁也。

“见利而忘义,得势却不仁,吾当深戒之。”

一脸忧虑的模样,压根看不出来就是他为高欢献上联姻之策。

又命令赵彦深唆使刘蠡升部将杀尽刘家诸子,就是为了让草头三王与刘氏结下死仇,不可能因刘蠡升之女的关系,成为高洋的助力。

当然,知道这些内情的人不多,就连草头三王都以为赵彦深是听从高欢之命行事。

张师齐听完高澄的担忧后,当晚便掏出自己的秘密小册子,记录下高澄对高欢行事的担忧。

魏收著《魏书》,谈及刘蠡升所造成的胡荒时,也如实引用张师齐的记载。

后人观史,无论正史,或是野史,都不见高澄参与其中。

于是高澄对高欢的这段评价也成了后世小高王的粉丝,佐证高澄仁义无双的证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