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节 收线(八)(第4/5页)
这边白主任喝酒讲古,那边符管教已经埋头吃了一肚子烤肉。吃饱后,听主任讲的高兴,符有地不禁凑趣发问:“这策效果如何?”
“呵呵,你是没去新区的大厂里看过啊。”
不等白主任回答,一旁薛管教就笑着告诉符有地:“效果不好,咱们干嘛来了?”
“对呀。”符有地反应过来了:“想来是招了不少。”
白主任一旁拍着肚子,笑呵呵地补充:“呵呵,明日便是大集,看看能凑多少人头,你们都拉走。”
符有地这才知道,原来自从复兴寨建成后,周边地区的所有寨子,不论瑶汉,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在这里举行大集。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便有零零散散的瑶民前来。再往后,三五个,抑或七八个为一伙的赶集队伍,纷纷从山间钻出来,背着大袋的山货,进入寨子。
山民来赶集,都是算好时间的,大多数人都会在早上到来。所以还没到中午,大集就已经进入了高潮。数量众多的山民先是将山货换成曹大头和钞票,然后去商业街购物。
符有地则是在广场这里,协助登记山民“入伙”事宜。
前来“入伙”的山民分为三种。
第一种:去山下打零工的。这种人以女人居多,年轻和年长的都有。
打零工没有什么限制,工资半月一结,临时工们正好在赶大集的时候,随前来接自己的家人一起回寨子。
第二种:职工。
职工就是愿意去新区“长期入伙”的那种,以中老年男人为多,当然,青壮也有一部分。
这种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就和其他正式职工一样了,不过只有年假时才能回寨子探亲。所以在今天的入伙仪式上,白主任要代表曹大帅,给予入伙人“签字费”。
签字费在后世看来就是毛毛雨:一袋二百克的食品级颗粒海盐,就是后世用来腌菜的那种。另外还有一小袋二十斤的大米。如果不要这些的话,也可以换成等价的布料或者皮鞋等日用品。
符有地站在登记桌后,看着一个满脸皱纹,赤着脚,穿着土布裹裙的中年人,乐呵呵领了盐米递给了随同而来的自家女人。他不禁撇了撇嘴,优越感油然而生。
下一刻,符有地侧头低声问道:“入厂享福还要发盐米?琼州的黎民征用来就不发!可恨山蛮胆敢诓骗大帅?”
“呵呵,费事抓回去,军费且不算,养在检疫营几个月,不一样要花钱?”
听到问话的薛管教同样低声解释:“不管,这帮精穷的蛮子就要闹事。黎民才几个?这广东的瑶侗可是通着广西呢,发作起来不得了,漫山遍野。”
“哦……”薛管教这么一说,符有地便明白了:“抽走一个少一个。”
“对。”
最后一种入伙的,是“响应帅府号召”,前来“支援国家边防建设”的光荣入伍兵。
前来入伍的新兵,清一色年轻后生,数量大约有二十来个。
这些后生的安家费就很高了。每个军属家庭,能领到两大袋共一百斤的大米,还有五公斤的一袋海盐。另外,还有包括布料,针线杂货、铁皮烧水壶、小蜂窝煤炉子等等在内的日用品大礼包。
看着被寨子中的亲人围起来告别的年轻后生,符有地莫名感到一阵惆怅和空虚……是不是该找媒人讨个老婆,下几个崽,将来养大了送去军营报效大帅?
就在符有地浮想联翩时,广场上开始了一种古老的仪式。
先是从一座专门的砖房里,走出来三个穿着全套精美银饰的年长祭祀,瑶民称作“嘎相”的……这是复兴寨专门雇佣的本地有威望的祭祀。
接下来,在祭祀指挥下,整个广场,以入伍兵为圆心,祭祀,以及新兵的家人,在外围围成了一个圈。
下一刻,广场边缘一圈浅沟中,燃起了木柴混合着煤油的火焰。
火焰燃起之后,祭祀摇动长鼓,吹奏山笛。其他人则配合着围绕新兵,跳起了古老的舞蹈,唱起了苍凉的歌谣。
被惊醒的符有地目瞪口呆,目睹发生在烈火中的才艺表演,无言以对。
许久,当火焰燃烧殆尽后,这场兼顾了祝福和驱魔的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最后,得到三位大祭司高阶祝福术加成的新兵们,一个个涨红着脸,来主任这里登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