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鸡油南瓜饼(第2/3页)

过去一整个夏天,院中菜圃内长了不少茄子、豆角,另有春日采摘的野菜,娘儿仨没吃完的,都被江茴摘下来洗净做成菜干子,如今都在小厨房内收着。

且这会儿还有日夜生长的冬瓜、萝卜、丝瓜、南瓜和葫芦等几样瓜菜,虽每种只有三两株,也足够娘们儿三个吃用,暂时倒也不必买。

再过几个月,萝卜白菜也就慢慢长起来了。

师雁行终于微微松了口气,也突然理解为什么现代人都想有个空地种菜:

蔬菜自由真的香!

照着么看,即便不吃主食,一时半刻倒也饿不死。

可三人的衣裳都旧了,棉被和棉袄内的棉花都被反复弹过好几回,已是不能再用的。

寒冬将至,旧棉袄无法御寒,须得扯新布,买新棉花。

又是一笔开销……

另有西厢房上头几处瓦片松动,每逢天气不好,外面下大雨,里头下小雨,也要得空找人修补一番,换几块新瓦。

还有这窗纸,炒菜的油,吃饭的盐、姜……

一笔笔,都是省不得的开销。

还是得挣钱。

而且要尽快。

江茴轻轻碰了碰师雁行,“先别想了,吃饭吧。”

师雁行骤然回神,“也好。”

急是急不来的,还得去镇上实地考察一番,才能决定卖什么。

她所在的村子叫郭张村,因早年由姓郭和姓张的几户人家聚族而居,所以得名,非常直白。

附近几个村子也是一样的风格,什么大赵村,小赵村,上刘村,下刘村。

当然,穷也是一样的穷。

在这些村子里做买卖是不大成的,大家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三瓣儿花。

在这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背景下,若没有大事,一年到头不见银钱交易的时候多着呢。

这顿饭的主食是江茴做的。

她将大南瓜摘下来一个,南瓜皮剁碎了喂鸡,瓤切开上锅蒸熟。

红澄澄的南瓜瓤略放凉后混一点面粉揉成团,掐成大小均等的饼子,按平了,用一点点鸡油下锅煎。

鸡油的荤香混着南瓜特有的清香散开,味道非常诱人。

不多时,南瓜饼子底部变得干燥,继而出现金灿灿的焦圈儿,就能吃了。

若是面粉充裕些,还可以多加了做发糕。

至少,看上去会更大,口感也更好。

大约是没了公鸡抢食的缘故,今天的母鸡们非常争气,三只鸡竟然下了两只蛋,还没落地呢,就扯开嗓子“咯咯哒,咯咯哒”喊起来。

我们下蛋啦!

捡蛋的艰巨任务交给了虎视眈眈的鱼阵。

小丫头撅着几缕黄毛,小嘴儿抿得紧紧的,显出十二分郑重,挺胸昂头,一步步钻进鸡窝:

鸡窝太矮了,不管师雁行还是江茴进去都不方便,倒是这个豆丁出入自如。

母鸡们自己都吃不饱,且又没有公鸡在,暂时提不起孵蛋的兴致,只象征性扑扇了几下翅膀,就大咧咧让鱼阵捡走了。

小姑娘一手攥着一颗蛋,兴奋得满脸通红。

她一颗心砰砰直跳,双眼发亮地蹭过来,用力踮起脚尖,高高举起给师雁行和江茴看。

“介~介!娘!蛋蛋!”

热乎乎的!

对自己被排在第二位这件事,江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丝嫉妒。

但嫉妒这种事,有一就有二,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师雁行用力揉了揉小朋友的脑瓜,直到因为摩擦起电,那满头黄毛越发膨胀,这才心满意足地收回手。

“干得真棒!”

看着次女随风飘荡的头发,江茴看向师雁行的眼神越发复杂。

这到底是个什么人?

今天吃的是昨儿剩下的土豆炖鸡,外加一大盘鸡油煎南瓜饼。

为了尽快补充营养恢复体力,也犒赏鱼阵的付出,师雁行试探性提出,能否用一个蛋蒸蛋羹?

江茴非常爽快地同意了。

师雁行再次确定,江茴曾经的生活必然十分富足,哪怕如今落魄,她的潜意识也认为人应该吃的好一点。

因为在寻常农户人家,便是鸡蛋也要攒着卖钱的。

一个一文呢!

师雁行前世的家庭状况比较复杂,祖宗家业落不到她这个女儿头上,她不甘于现状,勇于做逆女,也算白手起家了。

因此,创业初期十分窘迫的她被迫练就一手极其出色的打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