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会元(第3/4页)
大致的内容翻译过来就是大昭朝地大物博,少数民族很多,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应该给予他们和汉族一样的待遇。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设置书院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让他们也能做官……
写在前面的这段话深深的吸引了杨长修的目光,身为内阁的阁老,他可知道最近少数民族闹得有多凶。
他们派遣的汉族官员去管理少数民族,结果语言不通。还有的汉族官员,走进大山后人都没有出来了。
比如最近在北方就有人叛乱,才派了人去镇压。
结果镇压了过段时间又要镇压,他们也不可能把叛乱的人全拉去砍头了。
试卷上接下来的方法也有时效性,杨长修连连点头。
他在这份试卷上写了一个上等。
“此卷是当之无愧的会元。”
“杨大人,给我们看看。”
考官们看向这份试卷,有些犹豫:“杨大人,这和少数民族平等,这话太偏颇了。”
杨长修:“我不这么认为,正如试卷上所言,大昭的官员是所有大昭子民的官员,难道他们不是大昭子民吗?”
杨长修想去内阁找皇帝,他突然脚步一顿没头没脑的说:“要改,也不能叫边蛮之地。”
杨长修匆匆到了内阁,然后去求见昭烈帝。
“臣参见陛下。”
昭烈帝看见杨长修很惊讶:“起来吧,你不是去改试卷去了吗?”
杨长修也不好隐瞒,他说出了自己的考题,又把柳应渠的答案说了一遍。
“大昭的陛下是所有大昭子民的陛下……”昭烈帝其实也对少数民族的事头疼。
“这话朕听着舒服。”
杨长修:“……”
还是要他来。
“陛下,臣以为可以向大昭境内发出圣旨,代表陛下的容人之度。”
昭烈帝:“行吧,那就拟旨。”随便说一说的话,他下一道旨意也无妨。
“不需要经过谈论吗?”杨长修骨子里有点传统。
“朕都同意了。”昭烈帝不满的说。
就那些叽叽歪歪的,还没有他爽快。
杨长修从内阁回来面露沉思,他说道:“把试卷整理好,诸位可以回去好好休息了。”
会试的试卷改得很快,全国的考生都翘首以盼。
会试只录取三百名考生。
“怎么办?我怀疑我考不上去!”焦鸣紧张的走来走去。
“我也怀疑我考不上去,我写了一半中途还变了个思想,最后硬拉也拉不回去。”王灼清唉声叹气。
前面的题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他们只要会背就行,可策论就不一样了,策论最拉分。
陶然也叹气:“我也怀疑我考不上,边蛮之地我是一点也没了解。”
曲流和古战也叹气。
焦鸣:“惨了。”
王灼清:“遭了。”
陶然:“死了。”
曲流:“完了。”
古战:“三年再战。”
“……”
柳应渠有点想笑,他这次对自己的策论有点信心,再怎么也能榜上有名。
第一他不想了,前五可以想一想。
毕竟来都来了。
“大家不要这么消极,我们难大家都难,这样相当于没有什么难度。”
陶然苦着脸:“我们不一样,我才不信这鬼话。”
难的就是他们这些人,对于像是柳应渠这样的人来说就很简单了。
“你至少是解元,再怎么学识还是过关的。”
十五个解元中的一个啊,这会试的前几名估计也是这十五个解元中随意挑选了。
“放榜了,不要拥挤。”吏部的官员拿着榜来了。
瞬间京城一片沸腾,书生们还管挤不挤,立马拼命的往前面挤挤。
柳应渠在其中脸都挤变形了。
他没惹任何人。
“……”
太疯狂了。
按照惯例还是从最后一榜开始放。
“呜呜呜呜!我考上了!我考上了!”一个书生泪流满面。
“我考上了!”焦鸣哭了,虽然是倒数第一但他还是考上了。
柳应渠已经不是以前的柳应渠了,他要看第一榜。
顾焕崇,颜台,谭恒的目光也是紧紧的盯着第一榜的……第一个位置。
颜台安慰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他一定是第一名。
顾焕崇心脏怦怦直跳,考取功名就在这时!他这次很有信心,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