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2/7页)

楚王不是很情愿,嘟囔:“三哥能答应吗?他这人心思可深了,答应了也未必能信。”

钱皇后欣慰地看着楚王:“吾儿能这么想,本宫甚慰。不错,庸郡王确实不可信,但他跟晋王有过节,晋王上去了,他的日子必然不好过,所以目前你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此过程中,你也要防着他,凡事多与你舅舅商量,不可擅自做主,免得着了他的道。”

楚王点头:“儿臣知道了。”

出宫之后,楚王就直奔庸郡王府,直接表达了合作的意向。

庸郡王看着楚王,心里的嫉妒像野草一样疯长,楚王真是有个好娘。他若能投胎皇后腹中,绝不会像楚王这么没用。

压下心里的嫉妒,庸郡王笑眯眯地点头:“五弟如此有诚意,以后三哥就要多仰仗你了。”

“哪里,咱们都是亲兄弟,应该的。”楚王拍着胸口保证,“三哥放心,要是以后我能……我绝不会亏待你和六弟。对这事,三哥,你有什么好法子吗?”

庸郡王瞥了一眼南边的方向,笑眯眯地说:“这不就有现成的法子吗?”

楚王不明所以,追问:“三哥,到底什么法子,你说清楚点。”

庸郡王压低声音道:“五弟,你说大哥会不会派人去泉州?若七弟的失踪跟他有关系,两任太子出事都跟他脱不了干系,你说父皇还能饶了他吗?”

“那肯定不能。”楚王很是兴奋,只是又有些苦恼,“这……当初他的人也是支持老七的,应该不会是他的人动的手吧?”

这证据可不够铁。

庸郡王心底直摇头,这个蠢货,非得将话说得明明白白才行。

“五弟,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这下楚王心领神会了,还自动补上:“是啊,尤其是被主子杀人灭口的。”

两人相视一笑,达成了一致。

楚王兴冲冲地回去找钱茂商量这个计策了。

等他一走,庸郡王立即叫来李安和:“李大全,我有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

李大全猜测是不小的事情,连忙点头:“殿下,您请吩咐。”

庸郡王说:“你带几个人去盯着楚王和钱府的动静,他们一旦派人南下,你也以经商的名义跟着,上去将他们是如何弄虚作假,杀了人诬陷晋王的证据弄到手。”

楚王刚走,他就吩咐这个,李大全心底有了猜测,连忙点头:“是。”

“去吧,这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了,证据,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不惜任何代价,通通给我带回来。”庸郡王摆了摆手。

扶楚王上去,信楚王的承诺?

他又不傻。

楚王想利用他,他也正好利用楚王,等楚王收拾了晋王之后,他再让人站出来揭穿楚王的勾当,将他们俩一网打尽。

到时候谁还能与他们兄弟争?

父皇不属意他没关系,让六弟上去也行。

三月,物价开始飞涨。

去年为了填补国库的窟窿,延平帝让人将铜钱铸薄,铸小,一分为二,这意味着市面上的铜钱增多,但总的商品却没有变化。

古代的商品流通速度慢,市面上的钱多了对物价的影响前几个月不明显。但到三月份,青黄不接的时节,又正值春耕,粮食、种子、农具的价格逐渐冒头。

而粮食是交易最普及最频繁,涉及的人群最多,范围最广的买卖,大江南北,从乡村到城市每天都有粮食交易。

因此粮食一涨价,很快就传导到了其他商品,盐价、布价、糖价等商品都紧随其后,跟着涨价,一天一个价。

粮食种子的涨价导致不少贫困的百姓连种子都凑不出来,春耕都没法继续,但春天不种地,秋天就没收获,一家老小都只能挨饿受冻。

眼看粮食和种子的价格还在持续上涨,没办法,民间逐渐出现了卖地,甚至是卖儿卖女的现象,这在太平年代,简直是世所罕见。

南越受到的波及较小,因为南越一直抵触新铜钱的流入,市面上流通最广的货币还是旧铜钱,大宗交易则采用银子,所以物价上涨并不明显。

可也出现了一批不法的奸商,知道两地的差价后,竟有人用新铜钱去换购百姓手中旧铜钱。许多百姓不懂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再加上消息传递慢,他们也不知外面物价已经暴涨,听闻两枚旧铜钱就可换三枚新铜钱不少都心动了,纷纷找出家里的铜钱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