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3/6页)
“不过只是这等事,你应该就能处理,你找我还有其他的事情吧。”刘子岳问道。
池正业用力点头:“这些人见不到七公子,就找小人,说自己的东家在京城是如何如何的有势力,京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哪个铺子是其东家的,只要咱们刘记肯与其合作,一定能将咱们刘记的商品畅销到京城乃至整个大景。”
刘子岳点评:“饼画得不错。”
池正业被逗笑了:“可不是,小人吃过一次亏,上过一次当,更何况还有李老板的前车之鉴,哪会上他们的当,自是一律推了过去。当然,他们若是愿意高价购买咱们的货,小人肯定在商言商,不会将买卖拒之门外,不过这买卖就在广州谈,交货也在广州。”
刘子岳赞许地说:“作为一家中立的商行,就该有这个态度。”
池正业苦笑:“小人本想这么糊弄过去的,但谁知道昨日那个叫史乐山的商人见小人迟迟不答应,昨日私底下跟小人,他们有西北的门路,可帮咱们将产品销往西北,高价卖给拓拓儿人,赚取高额的利润。”
西北的游牧民族拓拓儿人一直与大景不和,时常南下劫掠,还占了西北三州。
拓拓儿人手工业、轻工业不发达,因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比中原人还看天吃饭,也没多少粮食储藏,一旦遇到糟糕的气候,就很可能饿死、冻死人。
因此,他们对汉人的铁器、布料、食盐、粮食等物的需求都很旺盛。
但因为两国不和,时有战乱和争端,因此朝廷禁了北边的互市。其实也不算完全禁,但只剩双方官府的贸易,而且每年只有一次,设在严寒来临前的九月,私人严禁将货物卖到西北。
朝廷交易的货物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却要贵上许多。无法满足拓拓儿人的需求,因此拓拓儿人经常高价想办法从别的地方弄些中原货。
所以史乐山说的应该是走私。
这个利润确实高,绕过了朝廷的监管,不用交税,光这点就要省多少钱。
但大家不过才碰头,见过几次而已,就将这种秘辛告诉池正业,这史乐山的口风未免太不紧了一些。
刘子岳直觉有异,问道:“知道这个史乐山是谁的人吗?”
池正业摇头:“他口风很紧,不过他提起主家,特别自豪骄傲的样子,小人感觉这有点像太子那一派人马的作风。当然也可能是其他的,小人只接触过太子和楚王的人。”
刘子岳眯起眼:“他们想干什么?这哪有好处让给别人的。”
池正业说:“史乐山的说辞是他们缺少足够的好糖,好盐和好布。咱们刘记商行最多,若是从广州出发,直接走海路,运输到江南,再走水路,然后陆路到西北,能省去中间不少环节,挣更多的银子?”
“你想赚这笔钱?”刘子岳问。
池正业连忙摇头:“小人特意来询问殿下的意见,便是觉得这事有些蹊跷。走私这种事情,咱们还是轻易别碰,万一被发现……”
虽说利润会高数倍,但到底不是正路来的钱。现在涌入南越的探子越来越多,盯着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多,能不掺和进去就还是别掺和进去了。
刘子岳也赞同:“钱可以慢慢挣,有些界线不能越。”
“是,既然殿下也是这个意思,那小人后面就拒绝了他。”池正业道。
刘子岳点头。
等送走池正业后,他叫来鲍全:“安排两个信得过,功夫好,擅于追踪和隐藏的兄弟,盯着这个史乐山,尽量搞清楚其来历。”
只要弄清楚他背后的主子是谁,就知道是哪个皇子将手伸到了西北走私。
只是还不等鲍全派出去的人调查清楚,史乐山就自己爆了身份。
见池正业不接招,他直接道明了身份:“池管事,你是不是信不过我?这是我家主子的手谕,这下你信了吧?”
池正业看着太子的印鉴,心里万般不是滋味,推脱道:“这……那咱们更不能,就咱们刘记商行这点货,哪儿能卖到西北啊。这不合适,还是算了吧。”
他实在是怕跟太子的人打交道了。
史乐山不知这里面的缘故,还以为池正业有所顾虑,笑道:“池管事真是谨慎,是担心这事会对商行造成不良的影响吗?这个你不必担心,只要刘记商行愿意,我们可想办法将刘记商行加入到官府供应商中。小人接到一个好消息,这不是国库紧张吗?朝廷有官员提出今年多进行一次互市,因此在过年前后两国官府还要举行一次贸易,刘记的货送过去,能拿到数十倍的利润,池管事可不要错过这么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