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洲际杯决赛:第一场(下)(第4/5页)

这种碰撞的声音并不正常,只看前面杭峰的落地都格外轻盈,落地只有“唰”的声音,就知道其中的差距。

所以这一跳,杭峰还是有些问题的。

好在它到底是完成了。

或许有点勉强,或许有点难看,可是当他将向后抓板,且完成1620的周数,最后稳稳站在板上继续往前滑的时候,哪怕裁判们能够看出这个动作的问题,该给的完成分也要给。

完成分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分数。

U型池的满分是100分。

一共五次跳跃。

每一次的跳跃都会拿到最高20分的分数。

其中,完成分就占了一半以上,至少10分。

随后才是裁判根据实际情况,对难度进行的评分。

就比如第一跳杭峰完成的一周半,要是他敢安排在第四跳,裁判就敢只给他10分的完成分,剩下的10分技巧分一点都不给。

所以一周半,就只能放在第一跳。

在技巧分占据了5分的情况下,剩下的5分,裁判就会通过选手完成动作的高度,起落点,以及空中姿态的优美程度进行打分了。

说起来复杂。

但如果用杭峰这第四跳来做例子。

他拿到了10分的完成分,拿到了5分的难度分,裁判能够扣掉的只有“勉强”部分的分数,只能在最后的5分里扣。

而这五分,还要被高度、起落点和空中姿态分开。

所以杭峰的高度有问题吗?

没有!

杭峰的起落点有问题吗?

没有!

也就空中姿态。

前半部分都挺好,落地差了一点点而已。

那就扣个0.5分?

0.5分而已,杭峰拿得起。

他至少在比赛里完成了这个动作。

而且他展示的是这个动作吗?

不是!

是态度!

对裁判的尊敬,对赛场的尊敬!!

杭峰的选择确实没有错。

简太了解国际赛场那些老家伙们的想法了。

你不敢做和做了没完成,就是不一样。

这一次,在“X-games”上曾经出现的一幕,再一次地出现在了查利总裁判的身上。

查利总裁判笑了。

比起那三名华国裁判,查利总裁判应该是这里,最了解杭峰的那一个人。

毕竟要考察一个人是否具备成为“种子”的潜力,他肯定会对那个人做出更深入的了解。

到目前为止,杭峰所有拿到他这里的履历,唯独缺少的就是一个向后抓板的动作。

杭峰在资格赛第一场的第一跳,确实也做了向后抓板的动作,可要是以为那点儿展示就能取巧,让他忽略杭峰的弱点,那就太小看他了。

能当总裁判的人,眼光何止毒辣。

当然,杭峰今天就算不做这个动作,选择其他更擅长的动作,拿到的分也不会偏差。

可是他做了,态度就不一样了,至少在查利总裁判的眼里,他已经是一个在四周半趋于“小完美”的选手。

这种才是真正的好印象,之后会对杭峰在国际赛场上,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

查利总裁判回去述职的时候,也不会吝惜于告诉其他同事,杭峰的全面性。

所以很多U型池选手,在国际赛场上打拼了四五年,四周半的难度也没少上,可是最后的分数都不算高,都是有原因的。

总是那些翻来覆去的动作,却不给裁判看他们最希望看见的动作,还以为自己遮挡的足够严实,当裁判老眼昏花吗?

杭峰做了对的选择。

当然在格局不够的人眼里,就不一样了。

没有进入决赛的选手也在看这场比赛,当场就评论道:“这一跳完成的很勉强,要被扣分了。”

继而,说着这句话的人,就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

就连来“一日游”的奥利,也在看见了杭峰这一跳后,为他狠狠地捏了一把汗。

杭峰怎么会在第四跳做这个动作呢?不是有其他更好的动作吗?难道是教练安排失误?还是杭峰真的失误了?会不会影响后面的得分啊?

格局不够的人,自然只看这一场比赛。

格局足够的人,看见的却是杭峰飞腾的未来。

“成了!”

在杭峰顺利落地后,关注这场比赛的范总和孙烈同时松了一口气,继而脸上多了几分笑意。

范总是单纯觉得杭峰能够在自己最差的地方,成功完成,以后在裁判的眼里就是没有弱点的选手,对他未来的比赛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