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亲手给自己送了一个对手(第4/5页)
他的进步空间其实非常大。
就拿他在未成年组可以“一招定乾坤的必杀技”,三周偏轴反向落地加内刃抓板这个动作,在成年组的赛场,这是女队员都可以尝试去完成的动作。
U型池最高世界记录是1800五周偏轴的抓板头,由一名岛国的U型池之王在两年前主场“世界杯”上完成,那之后也再没有出现过。
而国内男子组最好记录是1620四周半偏轴反向落地的难度,目前由华国国家单板滑雪队的“一哥”保持,但不属于常规状态,也是在国内的联赛上爆发后留下的记录。
整体来说,目前世界单板滑雪男选手的平均水平是1620,国家队男队员常规水平是1440,女队员常规是1080。
而未成年组,一般能够在U型池完成两次720的两周转体就已经很厉害,杭峰属于跨了两个级别,称霸同年龄层。
但距离世界,甚至国内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当然U型池不是只看一跳就能“成王败寇”,120米的长度,选手来回折返五次,每一次的发挥都很重要,包括周数,包括正反方向的落地,还包括抓板的姿势,以及抛物线的高度,翻腾时候的滞空感,都是U型池运动员需要去精致打磨,在一个框架内,为自己争取到的更多小分。
所以在杭峰暂时还没有进行三周以上训练的情况下,他能够一次U型池里完成几个不弱于三周的高质量技巧,才是目前训练的重点。
因此,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今天杭峰的状态非常好。
陈虹开完训练会,带着樊立几名U型池队员来这个场地训练的时候,所有人能看见杭峰滑的有多好。
看他滑U型池是一种丝滑般的享受,已经忽略难度本身,反而更能看出杭峰对自身的开发,以及对时机掌握到了极致的实力展现,所以才会看起来一点都勉强,给人以举重若轻的从容。
继而,在他完成整个U型池后,再去回忆之前他所有动作,即便是省队的队员们,也是一阵心惊肉跳。
最好的一次,杭峰在第一个折返就完成了一周360的转体,第一个折返直接加一周,720两周转体,到了第三个折返,就直接变成了1080的三周转体。
这个难度的递进不是1+1=2,2+1=3……,看似简单的加减乘除,却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在前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很强的身体素质,是核心力,也是爆发力。
从杭峰参加校运会短跑,轻松碾压全校所有师生,能够“一带三”历史性地让新生获得接力赛的冠军,就知道他的爆发天赋有多强。
天赋加自身实力,再加上今天的状态,让杭峰像一名成熟的成年组职业运动员一样,以单薄的16岁身躯,完成了每次折返难度提高近一倍的技巧动作。
如果不是杭峰还没有进行四周的陆地训练,再后面的4、5跳,非常又可能会去冲击1440四周的难度。
其实他也就是差一点了。
能够看出他的跃跃欲试。
陈虹都替儿子捏了一把汗。
好在最后杭峰忍住了。
没有练好的动作,状态再好也不应该轻易尝试,受伤是对运动员最大的危害,如杭峰这般玩极限运动的运动员,最先学会的就是克制,是保护自己。
于是,后面紧跟着的连跳,杭峰虽然只做1080,但却在无限拓宽自己的“技能池”,做难度更高的抓板头,最后一跳身体将身体拧转成功抓到了雪板的外刃。
这些技巧在回忆里变得犹如擂鼓,敲的人头晕耳鸣。
就,好强。
怎么可以这么强。
这实力比队里最棒的两个成年组师兄还厉害了吧?
不说难度问题,就是全程的视觉效果流畅度,裁判也一定会给杭峰更高的分。
而杭峰才16岁啊?
可这么一个优秀的队友,就在刚刚,被他们集体给撵走了。
撵走,不在队里了而已,不代表赛场上看不见他。
所以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要把本应该是并肩作战,共享荣耀的队友,变成敌人?
明明一开始想要的根本不是这样的结果。
郑晔瑜和赵彦的欢呼声就像一根根针扎在看见这一幕的所有省队队员身上,樊立在队友略微有些埋怨的目光里一脸茫然,最后只剩下不想低头的倔强,咬着牙根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