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3/4页)

无论陆廉“宽仁爱民”的名声是出于本心,还是有意为之,这都说明了一件事——这位将军不乐意搜刮民众。

再考虑到她在阳都琅琊收粮时杀豪族杀得人头滚滚的模样,在座诸位都立刻理解了“四散就食”的含义。

那张一直吊儿郎当的小脸终于显出几分敬畏。

剧城的城墙是被精心修缮过的,改动尤其大的是这上面的女墙,留出了安置巨弩的位置。

平时弩机被拆卸保养后,用细布与干草存放在城墙下的武库里,严加看管,待遇之高简直令黑刃都感到嫉妒。

【它们确实挺金贵的,】她这样安抚它,【坏了想重造一把很费钱。】

【我比它们更金贵。】黑刃这样表示,【它们是量产的,而我是独一无二的。】

【但你不会损坏的,】她吹吹捧捧了一下,【你那么坚硬结实,削金断玉,世上再没有什么能伤到你的东西。】

关于这句吹捧,黑刃一反常态地保持沉默,没有接话。

于是她得以继续在城墙上走一走。

乌云将月亮遮了起来,夜幕之上也鲜见几颗星星,但城墙上有火把点燃,并不昏暗,况且她也不需要火把,自然能看得很清楚。

她绕城走了一圈之后,回到爬上城墙的地方停下脚。

城内尚有几处灯火,城外的农庄已经一间接一间地熄了灯,夏天不必烧炕,灶坑里的最后一点火星也被熄灭了。

青州大地陷入了一片沉睡。

她还记得自长安一路奔波到青州时,荒草中见过许许多多具尸骸,却见不到村庄,见不到人烟,甚至走到最后,连青草也寻不见了。

可是看看这里啊。

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那些果林,那些田地,还有那些早早睡觉,一心等到清晨天亮,热气未起时下田拔草的农人——

她这样仔细地一寸寸土地看过去,似乎想要将这里的每一幕记在心里。

直到身后响起了脚步声。

她转过头。

“正平?”

祢衡有点黑眼圈,但不严重。

“我这也是刚忙完城中车马调度之事,”他忙忙这样说道,“听说将军在这里,有些不放心,就来看看……是不是打扰将军了?”

她摇摇头。

“你同那些……”她问,“你同那些名士,混得怎么样?”

……祢衡不是太懂“混”这个词,但他很快就明白了她问这话的用意。

“他们都很敬佩将军。”

“说实话。”

“将军是女子,他们有时会疑惑于刘使君处世之道,将来又该如何安置将军,”他说道,“除此之外,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不会对将军有什么不恭敬之语。”

有点儿冷淡,但更真实。

她重新将目光转到城外的大地上。

“我有事托付给你。”

祢衡的声音立刻变了,带了点不自觉的紧张,因此听起来就有点尖细。

“将军请讲。”

“我已令臧悦写信给臧霸,要他与剧城互相拱卫,剧城现下有三千守军,我再留一年粮草在城中,即使不考虑有这样的巨弩,这座城也堪称坚城。”她说,“但天下当真有不破之城吗?”

“将军是担忧……”

“孔北海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他是个好人,但在战争中,他全无用途。”

祢衡听了这句其实有点侮辱人的话,没有吭声。

“所以,你要看好那些名士,还有那些世家大族,”她说,“他们可以背叛我,但不能背叛这座城。”

如果他们现在没有拿起武器将她赶出去,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也绝不能开城将敌人放进来。

她的声音轻而沙哑,裹着夏夜的凉风与不知何处的树叶,沙沙作响。

祢衡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她,他的声音也并不高,但紧张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慨然。

“为将军故,敢不效死?”

十日之后,她派去的信使终于带回了刘备的手书,以及广陵的战况。

——她要立刻南下,救援广陵。

骑士一路马不停蹄,日夜不休地奔赴四地之时,纪灵与刘备的军队还在僵持之中,这种僵持变得越来越痛苦,越来越煎熬。

不仅纪灵在寻找一个决战的时机,袁术也在等待。

他等得太久了,几乎就要对自己,对天命失去了信心。

但他知道他必须等待,一步也不能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