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4页)

重复的同一首钢琴曲不断在钢琴房内响起,外面路过的人耳朵都听得起茧了,她还在弹。

吃过晚饭,时蔓又会拉着室友一起去钢琴房,继续练。

因为自从上次之后,学校多了规定,晚上来琴房练习,必须两人以上一块来。

所以室友才被时蔓抓了“壮丁”。

室友有时候累得狠了,想休息,却被时蔓拖着走,毫不留情。

室友耷拉着苦瓜脸,哀嚎道:“蔓蔓,你就不觉得辛苦吗?”

弹琴这么枯燥的一件事,为什么有人可以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都花在这上面。

“不辛苦啊,期末考试你不想取得好成绩吗?”时蔓理所当然地反问。

谁不想取得好成绩,可这过程付出着实艰辛。

室友在两边摇摆,被时蔓拉入琴房,只能拖拉着尾音,“天呐蔓蔓,我这次要是考了高分,一定请你吃饭。”

“怎么?”时蔓掀起钢琴琴盖,慢条斯理地坐下。

“得感谢你天天叫我来练琴啊,我爸妈估计都想象不到我能有这么勤奋的一天。”室友表情夸张,守在时蔓的钢琴旁,“听你弹一首,我再去旁边弹。”

“好啊,正好你帮我看看这段连奏,怎么这两个音就是没办法捆起来呢?”时蔓沉浸在技巧的钻研中,张口闭口都和弹琴有关。

不仅将时间都花在弹琴上,时蔓的耐心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她期末考试准备的钢琴曲是很难的一首,技巧非常复杂,只能通过“熟能生巧”来掌握。

一遍两遍无数遍,只要音节有一丝的凝滞,她都会重新来过,追求完美,任何察觉到的瑕疵都要想办法将它抹去。

毕竟罗老师说过,弹钢琴这件事,只有技巧是可以通过努力改进的,也是最明显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勤奋认真的。

同样,这也是最基本的东西。

无论是新人还是大师,都应该对技巧表示虔诚的尊重。

……

高强度的练习,让时蔓做梦的时候手指都还在动。

因为她在梦里,也在练琴。

文工团的人绝对想不到,以前那个爱偷懒,动不动就撂挑子,脾气骄纵,娇生惯养的时蔓,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当你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和汗水时,便也能获得你想要的收获。

果然,在期末考试中,时蔓稳定发挥,拿到了全系第一的好成绩。

她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也没有辜负团里的期望,这样的成绩单完全证明她值得被重视、被培养。

同样,时蔓也在这样漫长艰辛的努力中,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改变。

她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时蔓了。

从梦境里醒来,她就一直在慢慢变好。

……

期末考过后,就到了大家都期待的寒假。

时蔓也不例外。

来京南城这么久,因为距离太远,学业也刚起步,非常忙碌,所以她一整个学期都没有回家。

现在,终于能放寒假回去过年,与亲朋好友们相聚,她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回去。

……可还是要老老实实跟着凌振坐火车。

除此之外,时蔓还带上了田锦欣母女俩同行。

因为时蔓放寒假的时间,正好是田锦欣她们这批新兵去文工团报道的时间。

既然顺路,便一块乘火车,田锦欣的母亲身体不好,这样能有个照应。

对于时蔓的青睐和帮助,田锦欣和母亲简直感谢得不得了。

一路上都不断点头颔首,“谢谢”总挂在嘴边。

时蔓都听腻了,可无论和她们说多少次“不用这么客气”,她们却还是执着地表达着感恩。

毕竟,时蔓对她们的恩情太重,她们无以为报。

唯一能还的,就是口头和行为上这真挚的表达。

……

时蔓下了火车,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将行李都交给凌振,说她要先送田锦欣去团里。

一来,田锦欣和母亲初来乍到京北城,完全不熟路。

二来,田锦欣是时蔓特录的,时蔓很清楚,田锦欣的报道并不会那么轻松顺利。

只不过,无论怎样的有心人在等着她,时蔓都不在怕的。

来到文工团的大门口,田锦欣母女俩仰起头,都露出进了大观园般的神情,眼里满是新奇与震撼。

京北文工团是全国响当当的几个文工团之一,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