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3/5页)

张氏投告无门,官府不理这事,只能带着一双儿女流落在外。碰到胭脂铺招工,她本是来碰运气的,因为一般商家其实是不愿意用她这样的人的,没想到敏若愿意留她,欣喜若狂之余,做事更是上心。

她从前在那边时婆母体弱,她打理家务经营店铺多年,理事的业务颇为精练,来到这边虽然对胭脂生意不大熟悉,但肯用心学习,这世上本没什么难事,架不住一个用心,很快就学通了,试探着给掌事的人出了几个主意,都用处不小。

前头说过,胭脂铺的掌事本是先皇后安排的人,她本不擅经营的,如今铺子生意越是红火她心里越没有底,见有这个人才,岂肯放过,忙拉着她去见敏若。

敏若本是瞧她可怜搭了把手,见张氏真能自强不息乘风往上走心里也高兴,按张氏的功劳给她提了月钱,同时叫掌事的留意,考核了几个月,确定此人真正可用后,便与张氏签了契书。

为了保证她的利益,契书中自然有标明张氏一旦从她这边离职几年内不能从事相关行业、以及不能透露商品配方等内容,罚额高昂,可能还面临牢狱之灾。

一般人见了或许怯手,张氏却毫不犹豫地签下契约,更叫敏若肯定自己没看错人。

一切事情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法喀来看敏若的时候,知道这事已经定下了,不由道:“姐姐你近来可真是顺得很,我看仙客来那边也是宾客络绎不绝的,前儿有挑事的,没等我去呢,事先了了。要不寻个寺庙,咱们散些香油钱吧?”

“如今正值暑夏,有那个钱往寺庙里扔,不如置办些消暑的汤药包散与农户们。”敏若随口回绝了法喀的提议,心里想:笑话,能不顺吗,仙客来有康熙的三成股,而胭脂铺那边……若不是入手了,她还不知道,前些年那个胭脂铺竟然被皇后用来给康熙周转消息。

甚至连如今那位不善经济掌柜的,都曾是康熙麾下的人。

就这种背景,这两宗生意谁敢动?谁能动?

她那个姐姐,那些年到底是都帮康熙办了些什么事啊。

原身上辈子不喜俗物,性子又软弱皇后也没敢把铺子作为遗赠给她,故而敏若刚发现这事时属实是吃了一惊。

敏若伸手要给自己添茶,法喀连忙代劳,一把水青瓷祥云纹把壶里沏的是歇夏茶,素瓷荷叶纹拢口杯里盛着澄澈的茶水,鼻尖轻嗅有清淡的白茶香与淡淡的荷花香,是将白茶饼敲碎,茶叶与薄荷叶合塞在荷花苞里熏出来的。

拣出来后去了薄荷叶与落的荷花花蕊,只留下净茶,没有烟碳火气,入口有白茶的香醇清新、薄荷的清凉与荷花的浓香,是很适合夏日的一道茶。

唯一的缺点就是香气存留不久,一次只能备三两日的茶叶,日子长了就失了芳香与清凉。

法喀也喜欢极了这款茶,给敏若添了茶,又给自己续了一杯,将敏若的事情应下说回去办,天色晚了也拖拖拉拉地不肯走。

敏若无奈又好笑地睨了他一眼,挥挥手,迎冬捧上一个巴掌大的小匣来,“足够你喝三日的了。”

法喀笑嘻嘻地接过道了谢,起身打了千儿告退,还得去辞舒舒觉罗氏。

送走了这小子,敏若在摇椅上晃了两下,翻完了剩下的半卷书,不知不觉天色便已漆黑了。

手边的几子上点起了锃亮的琉璃灯,迎冬捧来一床薄薄的线毯,道:“入夜了,您穿得单薄,还是盖着些吧。”

兰杜递上温水,劝道:“天黑了,再看书伤眼,不如回屋里咱们赶围棋。再说入夜了虫子多,您在外头仔细被蚊子叮了。”

“兰齐这几日适应得怎样?”敏若将手中书卷放下,看向兰杜。

在长达两年的拉扯战之后,苏里嬷嬷终于认栽了,接受了回家荣养的结局。恰逢迎秋到了年岁议婚,敏若给她贴了厚厚的一份嫁妆,并借机让苏里嬷嬷以此为由告老,两边都落个好名声。

迎秋舍不得敏若,但也不愿进宫去,她听了云嬷嬷两堂培训课,心里头害怕宫里,正好敏若也怕日后她被苏里嬷嬷牵制有什么差池,干脆就叫她在外婚许。

她嫁的是外旗下人家,不是钮祜禄府里的人,嫁过去后脱了奴藉,每年有国库钱粮养着,在外人眼中看来,可算是极好的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