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反黑。(第5/6页)

两市之间也就隔了六七十公里。

S市最著名的,应该就是老酒和青瓷了,从H市的姑娘桥站出发,坐地铁到达S市,不管去哪个站都只需要一块钱,实打实的物美价廉。

‘雨戏穿梅坞,风和上柳桥’,说的就是这片江南古城。他们在城市广场下车,走四分钟左右就到了书圣故里。

这里曾是王羲之和蔡元培的故居。

老街区还保留着一丝古味,碧绿的小河流夹在两道黑瓦灰檐的矮屋之中,小巧别致。

站在青石板桥上,一艘乌篷船从船洞下缓缓划过,船夫戴着一顶草帽,‘孤舟蓑笠翁’的意境油然而生。怪不得古人总爱游一游江南,风倾雨斜,柳树垂湖,别有一番滋味。

巷口里,多的是客家的小篷船,用绳子系靠在岸边,划来划去的倒也方便。

宋林书有了钱就想浪了,吱哇吱哇地闹着想要去坐乌篷船,还要让曹锐帮他拍照。偏偏曹锐晕船,就没有立刻答应他。

盛明寒闻言,便对周岁说:“你陪他坐一坐吧。”

“嗯?我吗?”

周岁吃了一惊。

他还以为盛明寒不会答应宋林书的要求呢。其实如果不是他站在这儿,宋林书第一个撒娇的对象很有可能是周岁。

他知道周岁脾气好,一定会答应。

盛明寒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背,“去玩吧。”

周岁往前走一步,还有些微怔。他还没来得及细想,就被欢呼的宋林书一把拉走了。

宋林书是真旅游来了。

乌篷船不算大,加上船家也就堪堪坐一两个人的样子,因为竹篾篷是乌黑的,才取名为乌篷。

周岁从来没有坐过船,还有些新奇,站在岸边好一会儿都不敢上去,怕翻船。最后还是宋林书胆子大,拉了他一把。

周岁再清瘦,两个大男人坐在船上,也是不小的重量。掌船的船夫倒是很有经验,手桨点了点水,很快维持住了重量。

乌篷船内很窄,为了安全,船客大多都是坐着。船板上铺着竹草席,很顺滑、不扎人,可以闻到熟悉的竹制品味道,很特别。

在船上看两岸,和在桥上看两岸是截然不同的。坐下后,视角变成了仰视,船身微晃,划过时带着河水流淌的咚咚声,两岸时不时地会有砖石台阶,供船客登船靠岸。

七月的江南简直是陷在了酷暑里,但是两方矮矮的房屋和岸边的柳树灌木遮挡在河流上方,从小河上渡过,反而很凉爽。

偶尔能听到蟋蟀和青蛙的叫声。

周岁拍了很多照片,有岸边的树,有撑船的船夫,有不停摆姿势臭美的宋林书,就连背后的青砖黑瓦,也在他的镜头中。

拍着拍着,他才忽然想起来。

很久很久以前,他是有说过想去江南的,不过那还是刚出道时候的事了。

说起来,那还是他第一次和盛明寒搭戏。

也是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

·

盛明寒站在桥上,乌篷船消失在远处,最后的影子也被路边的碧荫遮挡得一点都不剩。其他人四散开来,去逛王羲之的古宅了,江繁之前来逛过,就没去。

“行了。”她调侃道,“你不用跟白娘子似的站在这儿巴巴地望,那船就绕一圈,等下还会把你的许仙回来的。”

“……”

盛明寒幽幽地看了她一眼,“我知道。”

“那你还看。”江繁笑了笑,又问,“你不会一回来就已经打算好来这里了吧?”

从得知消息到正式出发,盛明寒只给了他们十五分钟,到点就直接开车走人。宋林书手脚慢,下楼的时候差点急得滚下来。

之后又是带着他们买车票,坐地铁转线的,让江繁很难不怀疑他的居心。

“没。”盛明寒摇摇头,“只是之前来过。”

他拍的戏多,大部分都是精品片。很多导演为了出片好看,会选择去拍实景,国内很多热门旅游城市盛明寒工作的时候都去过。

实际上,如果周岁不觉得无聊的话,他可以安安静静地在别墅待一个星期。

他喜欢到点做饭,坐在沙发上看书的时光,到处东奔西跑,反而会让他很焦虑。

江繁:“……”

怎么,承认早就想带他来旅游是会被天打雷劈吗,谈个恋爱还要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

“你真的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她忍不住说,“也难怪他会觉得在你那里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