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要有第二春(第3/6页)

早年回城名额有限,老大让给妹妹,然后张大爷就说等老大回来让他接班。

七八年老大回来,正好这一年张大爷退休,结果去上班的人是张小明的弟弟。以至于附近街坊都替他感到不值。

张小明不好意思地笑笑,称半斤就问大妈:“是这么多吧?”

大妈看到称高高的,笑着点头:“倒篮子里。”把买菜篮子递过去,“有没有小葱和蒜苗啊?有的话我再称一斤猪肉就不用去菜市场。”

耿致晔回答有,但不多。

大妈看到葱和蒜上面没有多少泥土,收拾的很干净,没必要挑挑拣拣,就抓两把让张小明帮她称。

菜和蒜苗、小葱跟菜市场差不多,但他的称高高的,人精的大爷大妈觉着张小明的半斤等于菜市场六两,干脆也找他买。

由于这边人多,爱看热闹的路人过来一看是卖菜卖肉的很失望,正准备离开,听到耿致晔说,“大骨头不卖,送您。”

路人挤进去,问:“还送骨头?”

耿致晔:“没了?”

大骨头一开始没剔出来,所以就没送给娶儿媳妇的街坊。今儿娶儿媳妇的街坊心情好,看到街坊四邻都在她家门口,自家人气足越发心情好,就帮耿致晔招呼街坊四邻。

耿致晔把肉剔出来,街坊顺嘴问骨头怎么卖。耿致晔就把两个猪大骨都给娶儿媳妇的街坊。

娶儿媳妇的这位街坊一手拿着一个骨头,笑呵呵解释:“我买的多送的。”

耿致晔点头:“几十斤。”

路人看到门上的“喜”,瞬间明白她要那么多肉干嘛。路人看到羊肉,问:“是羊肉吗?”

耿致晔点头:“一块八一斤。”

“咱又不是没钱。”

耿致晔笑着说:“先说好省得误会。要多少?”

“给我割两斤,正好今儿都在家,涮锅子。”路人给他钱。

耿致晔收钱,张小明称重。路人盯着秤,见高高的,以为张小明会往前拨,结果张小明放下秤就用麻绳把肉系起来,远比在肉摊买肉爽快,路人很高兴。

这位路人家也有秤,早年他祖父走街串巷用的,到家称一下,二斤一两秤砣都不往下坠,顿时忍不住跟家人说,俩大老爷们还怪实在。

快到九点,耿致晔拉的这车东西只剩四成。耿致晔就叫张小明上车,换个地方继续卖。

比较同情张小明的大妈说:“等一下。”到自家接一点水洒菜上,“这样多好看。耿同志,回头找个瓶子,菜干了就洒点水。”

一个大爷说:“这话该跟小明说。耿同志得上课。”

耿致晔笑着说:“谢谢大妈。小明也听见了。”

大妈很是得意地翻个白眼,然后瞪一眼大爷她才回家。

离开熟悉的街坊,耿致晔就让张小明卖菜,然后提醒他一毛一分或两分可以要一毛,一毛五分或者六分,先别说多少,给对方加一点菜凑够两毛。对方如果说只要一毛钱的,你再把菜拿下来。

一开始被问是不是卖菜的,张小明一个劲点头。耿致晔很想给他一脚把他踹出声。可他也知道这事急不得,便自己招呼,跟人解释除了菜还有肉。明儿有鸡蛋鸭蛋和鸡鸭。

称重量的时候张小明很积极,耿致晔见他还有点眼力见儿,就原谅他不会说话。

最后只剩几斤菜和肉,张小明才敢学着招呼。

叶烦比耿致晔快,因为公园的大爷大妈都认识她,看到她就呼朋唤友。叶烦嘴上说帮舅舅卖菜,又说不能再送东西,依然给人家几根小葱几根蒜苗。

调味菜就是放一点调个味道,大爷大妈都没嫌少。

也是因为收钱的人是于文桃的小弟,所以大爷大妈都相信叶烦此次纯属义务帮忙。

十点半,两辆车到叶烦家门口。

耿致晔算他那笔钱,叶烦帮两个舅舅算账。因为不是第一次,夫妻俩都熟练,一会儿就把账目整理清楚。

耿致晔把肉的提成拿出来,剩下的钱给小舅:“回去帮我给村里人。”

小舅点头:“我们的钱是现在分还是月底分啊?”

叶烦很无语,这事问她?叶烦问:“当初怎么协议的?”

合伙买车签了协议,叶烦也带他们公正过,卖菜卖肉的小钱没必要,所以叶烦不清楚他们怎么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