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第2/3页)

萧岭咀核桃的动作一动,难以置信地看着一脸无辜无害的谢之容,“你……”

你老师张景芝好歹还知道给朕送两筐干果当年礼再要钱呢!谢之容你就给朕剥了仨核桃便直接要了是吗?

半天才憋出一句,“借核桃献朕?”

谢之容道:“中州无所出,”中州最多的盛产就是天潢贵胄和世家豪族,但现在已经没了大半了,况且萧岭作为一个从小就在中州长大的皇帝,凡中州所有,几乎都见过,谢之容连个特产当年礼都送不成,“不若陛下直言,臣即可就去办?”

萧岭闻言立刻来了精神,把朱笔往谢之容手里一塞,“拟个章程。”

谢之容怔然,“陛下,臣……”

皇帝刚才是把朱笔给他了吧?!

萧岭已经起身给谢之容让了个位置,“请。”

“臣不敢。”谢之容双手奉笔,立时就要为自己不察接笔请罪。

萧岭点了点纸,“你做好,朕再誊写一份,这是你给朕送的年礼。”

谢之容就在身边,关于军中的事情不让谢之容干岂不是可惜了谢之容过年留在宫中?

皇帝态度坚决,谢之容只好动笔,只觉那支笔沉得心惊。

心绪翻腾。

他垂眼。

萧岭很好,但萧岭似乎永远都不知道,他这样信任的举动,会如何助长旁人的野心。

而后,萧岭收到了一份比起其他几位守将那些吃食贵重了不知多少,却出乎他意料的年礼。

顾廷和送的。

黎江产珠,顾廷和送来了九斛明珠。

每斛大小相同,最大的有成年男子拳头大小,最小的也有人骨节一般大。

光若露生琼海,色似霞接绛河。

一派珠光,映照得整个书室都亮了起来。

顾廷和这是何意?

原书中对顾廷和的描述太少了,萧岭只知道顾廷和姓甚名谁,长相习惯品性一概不知。

谢之容提笔的手连停都未停,似乎根本看不到那耀目的明珠。

萧岭捏起一颗小的,在桌上轻轻一弹,那每一颗都价比黄金的明珠在桌上一滚,撞在了谢之容空闲的那只手上。

“一斛明珠万斛愁,”萧岭笑眯眯道,眉宇间半点愁郁都无,“既然是顾将军的心意,那就收起来吧。”

留着赏人也是好的。

与年礼一同送到的还有顾廷和的信。

萧岭拆开信,而后惊讶地发现顾廷和的字写得很好看,是一种非常圆润娟丽的好看。

顾廷和信中倒没和皇帝哭穷,而是非常真挚地祝了皇帝新年事事顺意,用词华美至极,信纸用的也非是凡品,隐隐生香,纸质若流光。

这信和礼物让人看了就心情很好,如果萧岭没看过书的话。

书里的顾廷和同谢之容一样,都是日后会谋反的。

“黎江守当真富贵。”萧岭由衷感叹。

谢之容目光在那花俏的纸张上一闪而过,轻轻点了下头。

萧岭道:“之容,顾廷和今年多大?是何许人?”

谢之容思索片刻回答,“据臣所知,顾将军今年似二十五岁,为人,臣不深知,只知其喜豪奢,性格有类京中豪族子弟。”

有类纨绔子弟。

至少表现出来的样子像京中的纨绔子弟。

萧岭点了点头。

谢之容继续写,半开玩笑道:“臣还以为,陛下会再问问顾将军的长相。”

眼下朝中几个新贵宠臣长相都属上上之姿,被人说是开恩科为了选美人从这点上萧岭一点都不冤枉。

信从萧岭手中轻飘飘地落下。

“哦?那长相如何?”

萧岭还真顺着谢之容问了。

谢之容黑眸半眯,闪过一抹凉意,却仍微笑道:“臣只是说笑,臣不知。”

他回答还好,不回答萧岭就真的很好奇了。

但谢之容没回答,萧岭也没再问,只打算问问旁人。

书中对顾廷和描述着墨不多,只寥寥几笔罢了。

顾廷和又远在黎江,君臣除却年尾,几无来往,萧岭自然不知。

不知顾廷和此人最有名的不是他年纪轻轻就被先皇武帝人任命为黎江守,而是面若好女,近雌雄莫辩,因其行七,在黎江有七狐狸之称。

眼下顾廷和那还不是最要紧的,萧岭决定黎江的事先放一放。

若能不动兵,则不动兵。

之后,许玑又送来了张景芝的书信,不过这次不是给萧岭,而是给谢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