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4/4页)
不确定对方是不是在拉拢他,他若不答应,对方是不是就会放弃他,任由他去承受京中某些贵人的怒火。
见张长平目露迟疑,崔景怀瞬间明白对方在顾虑什么,不禁失笑。
“张大人不必犹豫,崔某只向圣上与太子殿下效忠,并无拉拢旁人的想法,此次的事,将由崔某一人承担,肯定不会让张大人立了功却受屈。”
心中的顾虑被对方直接当面点出,张长平不禁有些尴尬,同时也松了口气,知道以对方手眼通天的权势地位,还不至于拿这种话糊弄他一个地方小官。
但是就算被人看出心思,他也不能承认,所以张长平只能干笑着回道。
“崔大人说笑了,下官犹豫的是兄弟们在巡捕司干得好好的,不知道他们是否愿意抛家舍业的随下官上京。”
与他们这些需要避开故里,去异地任职的主政官员不同,各级地方官衙中的官吏大多都是本地人。
张长平的这番解释看似合情合理,但是在场之人都没当真,可能确实会有出于某些顾虑,甘于现状,不愿离乡去博前程者。
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才是常情,官吏的晋升之途本就有限,但凡是对自己的前程有所追求的人,大多都不会放弃这种难得的机会。
毕竟张长平将要面临的是因功入京受赏,又不是入京受罚。
“到底要怎么安排,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我们也只是随口建议一下,不是想要干涉什么。”
对张长平说完,崔景怀又看向同样前来送行的吴教谕。
“在陈阳的这段时间,有劳吴先生用心招待,崔某此番回京后,可能会另有任命,再来陈阳城的可能很小,你在这边若遇不平之事,或是乐贤先生那边的事情不顺,都可通过怀安客栈给我递信。”
看到张长平这个知府毕躬毕敬的表现,而且对崔景怀口称‘大人’。
吴教谕已然意识到对方的身份肯定不止是京中权贵那么简单,而是有正经官职在身,品级还很高的那种。
而对方此刻说的这番话,也相当于是给他的未来提供一份保障,同时也是为了确保他的老友可以顺利复出。
“东家大恩,吴某感激不尽,吾虽不才,仍盼能有机会得东家差遣,为东家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