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4/4页)

更知道这个消息事关重大,崔景怀愿意提前告诉他们,绝对是个莫大的人情。

杜乐贤郑重其事的拱手道,“多谢崔东家的提点。”

崔景怀抬手制止道,“先生不必谢我,广开言路是太子的意思,太子英明,且求贤若渴,一定会很关注建言箱中的内容,先生若能抓住机会,可能会成就一段佳话。”

既然这位已经入了太子的眼,等到回京之后,肯定朝廷肯定会对其有安排。

崔景怀也是突发奇想,将打算让对方写封请愿书交给青山知府,让知府代其上奏到朝廷,从而顺理成章得到复用的建议,临时改为建议对方走建言箱的渠道。

有了杜乐贤这个成功案例在前,势必能为建言箱的投放开个好头,让天下人知道朝廷对建言箱的重视态度。

“老朽定当不负太子殿下与崔东家的厚望!”

杜乐贤想要重返仕途,既不为名,也不为利,他本身并不是因为一个贪恋权势,有官瘾的人。

毕竟他仕途坎坷,因被各种不幸而蹉跎大半生,虽然始终心怀理想与抱负,拥有一身才华,却报国无门。

虽然选择隐居山野,用山中自然清静磨砺内心,但是内心深处终究会感到遗憾,毕竟他还有许多政治理念没有实现。

可是杜乐贤很清楚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的那些过往会遭忌讳,所以他早在瑞王一系倒下后,就绝了能再重返仕途的心。

将心比心,换他成为上位者,也会对他这种可能会心念旧主的人不放心,不愿再用。

而他因瑞王当年的提拨重用之恩,也确实做不到与对方做彻底的切割。

只是老友见他虽然隐居山野多年,仍然关心朝廷动向,知道他的那些遗憾与不甘。

这次竟然不惜豁出脸面请来京中贵人,想试着为他争取一个机会,让他感动之余,也不忍辜负对方。

可他在见到崔景怀后,虽然没有故作清高,摆出不慕世俗的姿态,但也不擅长攀附巴结,只得尽量展现自己最真实的状态。

在交谈之中,甚至没有隐瞒自己至今仍然感念瑞王当年的恩情,以及对瑞王的中恳评价。

原以为这位京中贵人会一去不返,却没料到对方这次不仅带着重视的晚辈再次到访,为他指出一条明路,还近乎明示的告诉他,自己将有机会复出。

不敢奢望的惊喜降临得太过突然,除了这句表态,杜乐贤此时不知该做何反应,还有种宛如置身梦中的不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