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订货(第4/7页)

“宋荣记一天晚上就订了好几个村子的货,一口气订够了量,没什么好打的。”

叶昭记得钟家为了赢得宋荣记的控制权,可谓不择手段做了两手准备。如果宋荣记通过中间商采购,他们早就跟中间商勾兑好,中间商给宋荣记断货就行;如果宋荣记提前跟姜农采购,那就在小黄姜收获前一周,散布姜瘟,让宋荣记没有还手的时间。

所以,她还有机会。

关键是,要找到足够多的货源,并且在成熟季之前一周收获。

在市场上走了一圈,有个店家给他们介绍了一个人,那人叫黄栋梁,专门下乡收货的姜贩子,他门路多。

在一个小院子里,黄栋梁正在劈柴,他打量着巧姨和叶昭,以为她们是母女俩,“深城来的?”

“对。”巧姨把早就买好的香烟,给对方递了一根,“抽烟,兄弟!”

“没货了。都被港城人订走了。我们今年都要吃谷种了。”黄栋梁把斧头扔一边,接过巧姨递的烟,点上。

叶昭:“你帮我们找货源,到时候都交给你去收,算你费用。”

黄栋梁看看叶昭,想着小姑娘说的话,未必作数,他又看向巧姨,“你女儿?”

巧姨忙笑道:“听我女儿的。只要你帮我们找到货源,事情交给你做,就不用吃谷种了。兄弟!是不是?”

巧姨说得豪气,黄栋梁抽着烟,“还有一个村子的货,没人订,你们要吗?”

“为什么他们村的货没人订?”

黄栋梁:“我是实在人,我就实话跟你们说吧,他们村的土质没那么好,姜比较小,其实味道更好,知道吧?我可以给你看看货。”

黄栋梁从屋子里的沙堆里拿出几块小黄姜,“你们看看,这就是张家村的姜。我每次收他们的姜,都是存到最后,市场上没货了,才卖得出去。就是品相不好。”

叶昭接过来看了看,确实品相差,掰开一小块,闻了闻,味道很正宗。

为了做成这笔生意,叶昭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小黄姜,她觉得这个货可以用,没问题。

“是不是价格可以便宜点?”

“你们要多少?”

叶昭其实一开始只是想着有多少钱做多少生意,自从有了食堂这个血库之后,她换了个想法,能做多少生意,再想办法筹多少钱。

叶昭:“包了他们村所有的小黄姜,有多少要多少。”

这么豪气?黄栋梁明显比刚接待她们的时候积极多了,他说:“能便宜5分钱,今年货贵,别的村都是8毛钱,张家村的7毛5分可以。”

这价格确实太贵了!

巧姨叹道:“都快比肉贵了!外面的生姜也就几分钱,最贵卖一毛。”

“西山小黄姜就是这个价,你们吃过宋荣记姜糖吗?一小盒就要十几块钱,畅销全世界。”

叶昭觉得只要有货,价格可以接受,进货贵,卖出去自然也贵。

巧姨又问:“7毛5分钱包含了给你的佣金吗?”

“不包含。”

“你佣金怎么算?”

“每斤我收1分钱。”

叶昭表示可以,巧姨有点犯愁,货太贵了,万一砸手里怎么办?这不算是一笔好买卖,但她也不好阻拦。

叶昭问:“张家村的产量大概有多少?”

黄栋梁面露难色,“这个小黄姜产量低,张家村总共也没多少货,产量低的时候,两万斤左右,产量高,也就三万多斤。”

宋荣记年底的出货量几乎占全年的一半,都是赶给海外客商的新年货,他们的姜糖跟别家的不一样,耗姜特别厉害,单年底这批货用姜量至少十万斤。

“还有其他地方有货源吗?”

“张家村的货还不够?那真没有了。其他的一些散户种的少,收购不了几千斤。主要是去年产量高,卖不上价,都当普通生姜价格卖。今年种小黄姜的农户就少了很多。”

“那你帮我留意,哪怕是散户的,我们也要。所有的这些农户,定下来,我要签合同,给订金,然后什么时候收获我说了算。这个要写进合同里。”

黄栋梁说签合同没问题,他没搞懂为什么叶昭要指定时间收获。

“我有特殊需要,就提前10到20天左右收获就行。”

“那都得说好,就怕有斤斤计较的,觉得早十天二十天,这重量也会少一些,人家会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