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五阶!(第3/4页)

有人来了!

还是生人!

今儿除了老李带着李长海、李富贵给自己干妈树上香外,就没有人离开过屯子,这时候来的人,看数量就能辨别。

两个年轻人直接端起了火器。…

也没人提醒歌德一句说躲躲之类的。

在两个年轻人看来,这根本用不着。

莫先生还用提醒?

而且,歌德在这,俩人那士气蹭蹭上涨。

好似天塌了都不怕。

逐渐的,在两人视野中出现了一支车队。

队伍混杂不齐,既有马也有驴,还有骡子,人粗粗看去有七八十人之多,有的是拿着火器,有的是朴刀,更多的是哨棍之类的。

领头的穿着翻毛的狗皮袄子,戴着狗皮帽子,手里拿着一根马鞭,腰间插了根短火器,离李家屯还有四五十米距离的时候,就一抖鞭子。

啪!

“咯咯,吁。”

驴车稳稳停住,领头这位直接徒步过来。

“我是象牙山赵家屯的赵老大。”

还没到跟前,这位就喊上了。

“是赵大叔!”

憨厚的那小子直接喊起来。

另外一个也松了口气。

大过年的,就算不怕,也不想流血生事。

“找大叔,您咋的才回来啊?”

憨厚小子跑过去问道。

“路上有点不太平,‘长生道’闹事,我就带着大伙儿绕了点路,幸好三十这天赶回来了,不然大家都得在路上过年。”

赵大露出了北方汉子的笑容,一指身后的车队。

车上相熟的人,也在高声呼喊着。

屯子里的人听到动静,也都赶了出来。

“他赵大哥,吃口饭再走吧,能赶上。”

六婶直接喊道。

这可不是客气,而是底气。

李家屯在附近可是有名的富裕,也只有李家屯敢说这话,换个其它屯子,说这话就得让人笑破肚皮,遇上诚心找事的,屁股一挪就得坐到你家饭桌前,主家捏着鼻子认下,然后,就得勒紧裤腰带吃糠野菜。

以前,李家屯也不敢。

不过,自从老李发家了,这就有了底气。

“不了,妹子。”

“大伙儿都归心似箭。”

“讨一碗热水喝就行。”

赵大常年出门在外,说话也有点谱了。

“看,赵大哥您说的。”

“哪还用讨。”

“等着,我让婆姨们端出来。”

六婶说着就转身回屯子了,爷们们都在,但都不用爷们们搭手,爷们们这会儿已经和车队的人聊上了,有抽烟的,给递根烟,不抽烟从兜里摸了一把瓜子出来。

过年,都富裕。

其他不说,像是香烟,一般时候舍不得。

大都用旱烟解馋。

等到婆姨们端出碗和水,大家早就热络起来。

说到底,都是十里八村的。

再往深里说,几乎都沾着亲。

“来,尝尝烤馍。”

“俺家的烤窝窝,比烤馍香,有枣。”

热情在屯子前洋溢着,哪怕是风雪都挡不住。

赵家屯的车队停了大约半个小时,紧跟着就再次上路。

“等过了初二,初三头上我来李家屯拜年啊。”…

赵老大说着。

这面乡俗讲究初一奶奶家,初二姥姥家,初三才开始兄弟姐妹和亲近朋友,赵老大将来李家屯放在了初三,显然是把李家屯当成了亲人。

“好勒,我热好酒,候着你。”

这话是老李说的。

刚刚赵家屯车队喝水的时候,老李带着李长海、李富贵回来了。

“行!”

一声回答,一声鞭响。

赵老大也是痛快人,没什么弯弯绕。

赵家车队走了。

歌德站在一旁目送着这支车队。

他看着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的样子,细细观察着每个人脸上的神情。

兴奋、忐忑和难以掩饰的欢喜。

思念!

却又近乡情怯!

刹那间歌德的【心】就再次跳动起来,和之前【心】指引着他来到这里一样,看着眼前的车队,歌德脑海中浮现着一种涓流汇聚归大海,乳燕投林急归巢的感悟。

【归乡者.还乡】!

五阶瞬间完成。

甚至,六阶也即将出现。

【归乡者.团圆】!

名称已经浮现【心】头,但却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