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3/4页)
“好了!还嫌不够乱?”老夫人沉着脸,重重一砸龙头拐,冷睇着三房媳妇:“泰安是长寿康宁的命格,他好着呢!”
三房喏喏应了声:“娘说的是。”又不忿咕哝:“我也是着急嘛。”
这边嘈闹的动静传到旁边小帐中,隔了两道帘子,听上去并不真切。
晏少昰也在此处等消息。传令兵来回跑了两趟,对北元使臣的处置拖不得,押在校场上不是个事儿,刑部和大理寺都等着他拿主意。此事本该由他审理,只是——
他看着两条小臂上的污血。
廿一小心地用匕首裁了殿下两条袖子,露出盖在袍下的血肉来。只消一眼,廿一心里涩得慌,不由叹了声:“殿下何苦……”
他自己说不下去了,知道殿下要是不挡,这些伤就会在二姑娘身上了。
晏少昰疼得木了,倒是不觉疼:“避开太医院使,随便找个医士来。”
那丫头力气实在大,弩弦崩断的时候力如挥鞭,抽破了他一层外衣,弓臂迸溅的碎木茬也深深地嵌进了手臂里,这一路又扯着缰绳着急往回赶,到了这会儿,血还没止住。
“微臣王常山,给殿下问安!”
王常山王太医匆匆赶来,进门先问了个安,探出头,叫他那药童杜仲给揩了一把汗,洗净手脸,才敢往二殿下跟前坐。
他手执银镊,细致地将一片一片碎木屑拣出来,手很稳,专注做事,沉默寡言,没什么值得多瞧一眼的地方。
晏少昰府里武人多,常有人受伤,他自己也是跌打扭伤的常客,都是府医就手治了,从没跟宫里的疡医打过交道。
近些时日,唐荼荼对他家的医书耿耿于怀,晏少昰派人去查过这王常山。
平平无奇一个太医,入太医署二十年,官品一动未动,翻他的宗卷,这些年无功也无过,只被委派去宫外、给公侯家眷诊治过几次,大有要在七品医官上头呆到致仕的意思。
太医院擢升既要论资排辈,也要记功行赏,这么些年没擢升,可见是没治过什么要紧的贵人,宫里贵人一天走五百步都算多,没疡医用武之地。
晏少昰瞧他半晌,只觉得这是个细致人,细致得近乎刻板了,挑完木屑还不够,叫他那药童提近灯,拨开伤口一寸一寸仔细检查了,没小木屑残留,才用灰褐色儿的药水清洗了,洒上药粉包扎。
动作磨蹭,拉扯得伤口也疼,要不是他耐性好,换别的病人大概是要恼的。
晏少昰问他:“小公爷那头是谁在诊?你们院使呢?”
王常山恭恭敬敬答道:“回殿下,正使大人被康王府唤去了,刘院判在小公爷跟前,另有两名御医带着医士诊治,人手齐足。”
太医院统共那么几个官头儿,被王侯各家分完了,像王常山这样等着四处调派的,几乎等同于打杂了。
——这样的人引荐给皇兄,有些草率了,小材大用,怕是不合适。
晏少昰心忖:那傻丫头没识人之能,还是得先看看王家的医经才行。
王太医收拾了医箱,踟蹰着怎么开口问这伤的来由,却听二殿下说:“小伤,不必记医案。退下罢。”
王太医应喏,躬身退出去了。
皇室各人都有医案,从出生前开始记,小到头疼脑热,大到生老病死都会写明,每一回受伤也得记录清楚,何日、何时、何地受的伤、身边有何人,整理留档方便以后查看。
詹事府也必会追查殿下受伤是谁的疏忽,私下另行责问。放唐荼荼身上,她是官家女,大罚不会有,可也少不了一顿训诫。
外头的影卫来报时,晏少昰刚拿到北元使臣这几日的动向密报,逐字逐行去看。
草原势力复杂,不止一个北元,北元也不止一个部族,四大家族各自为政,得分清是不是他们联手了。
“殿下,唐姑娘来了,问小公爷……”
晏少昰合上密报,“让她进来”四个字才落下,影卫的后半句同时遛出了口:“姑娘问完便离开了。”
主仆俩对视一眼,徒留尴尬。
晏少昰窒住话,哼了声,挥手叫他退下了。
他手臂上的伤处吃透了药粉,触觉复苏,正是最疼的时候,忍不住骂了声。
——小没良心的。
可满帐灼亮的金莲烛掩饰不住心思,照见他唇角稍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