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4/8页)

纪炀当初只是给了其中一个思路,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堆肥方法,民间更知道肥料的重要性,自己家里都在研究土化肥这种东西。

但有水,土化肥,剩下的杀虫跟育种同样重要。

虫子的危害对农作物来说也是致命的。

如果种子好一些,也能抗病害些。

纪炀跟太子已经开辟出一处农庄,带着朝中一些官员遍寻天下农人,准备成立专门的农司。

其实育种这事自古就有,专门育种的机构也存在。

只不过像太子如此重视的,那就不多见了。

只要承平国最高位的人重视,不管下面人求财还是求官,都会突飞猛进。

不止如此,遍寻良种也是很重要的。

这些太子已经派人去做。

虽说都是听纪炀建议,但他这些做法还是让朝野称赞。

堂堂未来天子为百姓一粥一饭亲下民间,是很好的表率。

纪炀自不用说。

基建跟种田,他哪个都喜欢!

汴京城郊土地,随着宗室两支尽数斩断,土地也归还给大部分百姓。

刚开始文家为首的世家有些不爽,汴京城郊可不止有宗室的土地,世家土地也在于此。

甚至不止汴京城郊,汴京外几处城镇,以及郡府州,都有他们的土地。

宗室琨王,梁王家的土地依照要求分了。

长公主余下的子孙跟仅存平王的人自然也吐出来一部分。

如今反而显得世家十分突出。

所以世家对纪炀的不满自然上升。

没有嚣张的宗室在前面,世家确实少了竞争对手,可也少了挡刀挡枪的。

不管这些人怎么想,太子还是看着今年的麦子高兴。

分到土地的百姓自然也高兴,还大大缓解了边境附近因为土地产生的各种矛盾。

今年的确实比往常要好过很多。

连带着,对太子也有了期待。

纪炀自然故意为之。

皇上想让他成为太子党,那他就好好当太子党。

毕竟他们现在利益是一致的,自然顺势而为。

说起来,皇上这个当父亲的,跟原身生父简直天差地别。

纪炀他们巡查麦田的时候,还路过便宜爹所在的庄子,这里纪炀派人看守,不管他去哪都会看着。

但这位纪伯爵精明无比,知道自己侧室的哥哥跟宗室勾结,也知道自己不受当朝宠臣儿子的待见,索性不出庄子。

至于他的庶子跟侧室被流放这种事,他更是懒得管。

纪炀早看透他的性格。

若不是为了原身,为了武侯,对他也不会手下留情。

到底是原身的爹,如今他跟纪伯爵的关系已经世家诟病,没必要再添些麻烦。

世家整天说他不贤不孝。

其实也没说错?

太子自然也不能理解纪炀父子之间的关系,可意外地并未多问。

其实旁人都不知道。

徐九祥是有些怕这个臣子的。

他总觉得,纪炀跟他父皇很像。

不是行事做派,是身上隐隐的气势。

像是处在同一层面的人物。

可徐九祥又知道,纪炀对他十分客气,也不会背地里搞阴谋诡计。

他不是这样的人。

整个五月,太子要么在田间地头看麦子,熟悉农务,要么跟着母后一起挑选未来皇后跟未来皇妃。

等到亲事定下,更多时间则在筹备婚事。

十月份,皇后跟两位皇妃会一起入宫。

这三家里,皇后乃是应天金家,承平国开国文臣之一的后人,皇后本人性格温和,父兄都在朝中做官,明年兄长也会回京任职。

皇妃一个是皇后娘家人,另一个则是靠向太子的武将。

这种配置,几乎把拉拢写到脸上。

但就算写到脸上,想要当皇妃的人大有人在。

文家甚至都递了名册。

只是皇上皇后并未选中他家。

太子亲事定下,应天金家的子侄党羽自然也跟太子更为亲近。

不过他们跟纪炀相处的时候,也没有自持身份,反而十分客气。

对这种有能力的人,谁会不钦佩呢。

说起金家,那是不输文家的世家大族。

有他们鼎力相助,太子的路已经被铺得十分顺畅。

现在皇上那边暂且不说。

太子身边,林家,纪炀,金家,母后娘家,被拉拢的武将一家。

剩下朝中势力,宗室已经没了声音,只要世家服软,那皇上的布局顷刻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