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3/4页)
她记得有人说过,不管哪个朝代的男人都喜欢全心全意依赖他的女人。
蕴和不打算跟皇帝来一场什么旷古烁今的爱情,但她不介意让皇上认为自己在他心里是特别的。
她知道宫里的嬷嬷就是有这个本事,她们通过摸骨或者什么,能断定这个人是否健康好生养。
康熙把那张秀女的花名册抽出来,“这个就算了,家室实在配不上万黼。我记得今年彭春家的女儿也在列,怎么没看见她的花名册?你没看上?”
彭春的女儿家室算是最好的,也是他心目中的儿媳妇人选。谨穆妃居然没把她的花名册放进去,这让他很好奇。
蕴和摇头,“臣妾看了花名册,彭国公家的格格擅长吟诗作画,臣妾跟荣妃一致认为与四阿哥比较匹配,所以,臣妾就没把她的画册放进来。其实比起这两位,臣妾还看中一个,就是顾八代的孙女副都统顾俨的女儿顾氏。”
“顾八代?”康熙眯起眼睛琢磨起来。
他对顾八代当然有印象,顾家是满洲贵族,到了第八代才改了汉姓为顾,顾八代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顾八代的祖父顾乔与父亲先后辅佐过三代帝王。顾八代是次子,他的兄长顾苏与侄子都是为大清战死的。如今顾八代的身上还世袭了个二等轻车都尉的爵。
顾家最出色的并不是他的先祖,是他儿子顾俨。顾俨能力出众,如今已经是副都统。
只看这些,顾家确实有资格出一个皇子福晋。
但……
顾家没有世袭佐领。佐领是什么?它代表着兵权与人口,假如万黼选了顾氏,除了顾八代这一家,在没有其他助力。
他家不像董鄂家,董鄂家除了彭春是都统,他堂弟董鄂七十也是个副都统。他家佐领也有好几个。
这才是康熙犹豫的地方。
蕴和不赞同道:“皇上这话说的,您还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他想要什么自己去赚呗,靠别人算什么本事?臣妾倒是觉得家室单薄点没什么不好,您看那些家大业大的,总会出几个纨绔。与其让这样的人拖后腿,还不如选个简单的呢。”
她挺起胸膛,“我相信我的儿子不是碌碌无为的,他肯定能给自己挣得别人的敬重。”
康熙诧异的看着她,“听你的意思对这个顾氏评价还挺高?你见过她?”
蕴和也分不出他这话是不是试探,她只道:“那倒没有,这不是顾八代在上书房教导皇阿哥么?臣妾是相信皇上的眼光,如果他为人不好,皇上会让他教导皇阿哥?顾氏是他的孙女,听说也是从小在他膝下长大的,所以臣妾觉得人品不会差到哪儿去。”
“当然,一切都是臣妾的猜测,想要知道顾氏是不是真如此,还是得等调查了之后再说。”
这话她不是哄康熙,而是真的打算这么做。
蕴和挑出来的这几个要么是京城人士,要么父亲在外做官人在京城的,想要知道她们的品行出去打听打听就能清楚,也废不了多少事儿。
康熙笑了:“你去打听?你手上有人?”
谨穆妃所谓的找人打听无非就是昭格的夫人跟儿媳妇,就她们能接触到什么人。
“算了,朕帮你去打听看看。”
论双标没人能比得过康熙,对待自己喜欢的妃子、儿子,他总是很好说话;若不喜欢,别人干什么他都能找出一堆理由来反驳。
像现在,蕴和不过说了几句话,康熙就默认了顾氏为三福晋人选,甚至还打算帮忙查看人品。当初选大福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虽说当初也有惠嫔选人只看出身的原因在,但若是换了蕴和,结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蕴和又嘱咐了一句:“皇上,您若是打听好了人品,顺便也问问顾家的意思。”
她话还没说完康熙不高兴了,他提高了音量,“怎么,他顾八代还能看不上朕的儿子?”
那模样大有蕴和说一个是,他就去跟人拼命的架势。
蕴和:“您看您,谁家的孩子谁疼,咱们当然觉得万黼千好万好,人家顾氏也是娇养长大的。说句不好听的假如日后万黼不满意了,咱们可以给他指侧福晋;顾氏呢?”
别说嫁入皇家,就是一般人家,夫妻不合,做妻子的也只能生生忍受着。
康熙啧了一声,“朕怎么发现你对顾氏比对万黼都上心。”这般为顾氏着想,不知道的还以为顾氏才是她亲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