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第4/5页)

宝钗的事,迎春在地方上就已经听说了,很是唏嘘了一回。至于湘云不日进京的消息到是头一回听说。不过想着先帝的周年近在眼前,便也知道湘云他们也快回来了。

絮絮叨叨的说了些话迎春才告辞离去,等迎春离开,黛玉才蹙眉立于窗前久久不语。

夺嫡,又要开始了吗?

明旨立太子,那是一群人群殴一个;秘密立储,则是一群人互殴。但不管哪一种都容易波及无辜。过去那些年倒在这条路上的人还少吗?怎么就记吃不记打呢。

相较于黛玉的感叹,迎春的杯弓蛇影,小姑娘却早早就认准了弘辉。

也许只有弘辉上位,她的亲王爵位才不会被人克扣掉吧。

……

就在湘云一行人距离京城还有三四天路程的时候,四爷那道关于宗室权贵和官员不得经商的圣旨终于发下来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们自己选吧。

给你们两个月的时间做决定和安排,超过两个月…朕想你们是不会想知道朕会做什么的。

圣旨一出,整个大清都仿佛在接受地震,还是带着超强余震的那种。然后这个时候,消息灵通之人便不由想到了前不久突然处理自家产业的胤禟和湘云。

这肯定是提前知道消息了。

于是有人猜测是四爷待胤禟与众不同,还是这个主意就是胤禟给四爷出的。

不过除了还在纠结这种事的人,还有一部分买了胤禟产业的人之前有多庆幸自己买进的价格有多公道,现在就在后悔自己买早了。

还什么圆了彼此的情份?

草,他们就不应该相信奸商这种话。

此时出手名下财产,价钱一定会被压得极低。可不出手就要拿身份和爵位官职来换,自然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当然了,也有人真的想要放弃身份和爵位的。

不过并不多就是了。

就在好多人家正在准备抛售产业时,转天四爷就又下了一道圣旨。

是关于闲散宗室和旗人安置就业的。

国库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吹来,总不能一直让朝廷白养着你们吧?

两份圣旨都是四爷提出来,也是他带着多位朝中重臣商议后的结果。这些人里,有满人,也有汉人。他们皆是位高权重之人,不是辛苦考出来的,就是有真才实学,有能力,接受过考验的。他们看问题的出发点即便不是国家社稷,长治久安,也不会站在废物的角度上去思考生存问题的。

宗室和旗人的人口基数在逐年增长还是成倍的增长,光是这方面的开支就快要赶上兵部一年的军晌了。

说实话,两份圣旨前后脚的发下来,其实是在逼着那些做生意的宗室和旗人放弃身份的。既然自己都有能力养活自己了,那就别给朝廷增添负担了。

更有意思的是,四爷还叫人丈量了大清现有荒地面积,想要最后再来个好聚好散……

小姑娘一脸惊奇又崇拜的看着四爷这一套组合拳,心中隐隐约约有些受教的感觉。

和她四伯比,她还是太小家子气了。

于是自认受教的小姑娘,按着奏折的格式写了一份奏折给她的好四伯。

银行现在是户部的,所以银行想要做什么生意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般单纯的由她自己决定就好了的。而且现在银行后面没了她老子的生意和财力支撑,她也得另寻投资方。

写份奏折,国库拨银注资银行,然后再以朝廷的名义收购一些生意铺子,给那些还想要卖掉铺子的宗室权贵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为朝廷来个趁火打劫。

国库想要一直充盈下去,不能总是依赖税收。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也能给国库和朝廷一个退路。

以前她老子管着户部的时候也想过要大干一场,后来先帝各种作妖,直接将她老子的一腔热血浇灭了。如今龙椅上的人换成了她四伯,那她就再给四伯一个机会。

做生意是她的兴趣爱好,做世子和当官则是小姑娘的理想,如今的情况就是用户部的银子做生意,她就能鱼和熊掌兼得。

不过前提是她能保证收益。

四爷摸着小姑娘头发,看着小姑娘有些忐忑的神色,郑重又期待的说道:“放手做吧,四伯给你兜底。”

万物相生相克,看似不相关的一环,却往往能够影响大局。就像小姑娘说的,国库光靠税收并不保险,若能再多一条出路,才不会在出现天灾人祸或是其他意料之外的大事时动摇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