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第3/5页)
带着人从小汤山上回城,胤禟与湘云先进宫拜年请安,同时送上小汤山上产出的新鲜菜蔬,再得了当今和宜妃两处训斥。
两人都是脸皮贼厚的那种人,于他们来说这种不痛不痒的训斥没半点效用。这边认错认的痛快,回头仍旧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大家大业的,谁家还能没个不孝子呢。
他们愿意衬托靠谱的孝子难道还有错了?
╮(╯▽╰)╭
回京后,一边忙各种生意上的事,一边捎空去各家吃年酒。以及张落自家的年酒。
几顿年酒吃下来,皇室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认了个遍。湘云那套吃酒犹如喝凉水的体质也彻底宣扬开了。此后再出门赴宴,湘云不喝酒都没人说什么。
毕竟人湘云自己说的,这酒吃起来没滋没味,就跟凉白开似的,不如喝点茶水呢,又热乎,又能暖胃。
每年的瓷器比赛都是胤禟送当今万寿节生辰礼的主要来源,今年的也不例外。这边瓷器比赛的热度还没退下来,那边供应商招标会又开始了。
胤禟和湘云都是能被人唤一声钱耙子的,两人见缝插针的本事也是无人能出所左右。
在举行供应商招标会的时候,湘云还让人印了一万张参观门票出来。
想不想知道皇宫里的主子们都在用什么,吃什么?
想不想知道王府里的王爷福晋们都是怎么生活的?
想不想看一看世家勋贵的贵人们最爱的是什么?
想不想告诉自己的后代子孙,想不想告诉家人,告诉同村的人,你都见识过怎样多滋多彩的世界?
现在机会来了,只要一张参观门票就能满足你所有的好奇心。
参观门票一两银子一张,二两银子三张。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还在等什么?
一群还在观望的百姓里杀出好几个托,抢了几张门票后吆五喝六的走进了会场。还没有冲出来的托又在这里烘托气氛,叫人觉得如果不进去瞧一眼就要抱憾终生了。
从里面出来的托,更是将里面说得天花乱坠,天上地下人间难为,也将外面的人说得心痒难耐,一票难求。
从最开始的官方卖票一两银子一张,到后面的‘黄牛贩子’十两银子甚至需要更多的银子才能买到一张票,湘云的这单无本买卖直接给当今赚出了两个月的养老银子。
整个正月,胤禟和湘云都是在大钱没错过,小钱不放过中渡过的。等出了正月进入二月后,二人刚要歇息一下,就又因为各种琐事忙得脚不沾地。
不说二月里的婚丧嫁娶,只说眨眼就到的三月也没办法不上心。
万寿节在三月,宝玉和琪琪格的亲事在三月,四爷和年氏的婚事也在三月……他们二三月压根就闲不下来。
*
钦天监给了三月的日子,四福晋便将日子送到了年家。从赐婚到成亲才三个月,中间还有一个月在过年,时间太赶了。加之年家有意多留自家闺女两年,便想将亲事往后拖。
然四福晋是铁了心的叫她男人养孩子的,哪里是年家想拖就能拖的。
都康熙四十八年了,不说当今上了年纪,就是太后也是一把年纪了,你们家确定这么拖下去不会赶上国孝?
国孝这种词不好说,也不能说。但四福晋那边却也在言语间暗示了一回年家往后拖的后果。
除此之外,四福晋派过去的人还说了一回家孝的事。
年氏现在是年纪小,若是倒霉催的赶上了国孝家孝…留成老姑娘也不是没可能。
你们现在还能为她置办嫁妆,亲眼看着她出孝,若是有个什么万一你能确保旁人不会克扣她的嫁妆,怠慢她?
早点进府,也能早点熟悉环境,是不是?
年家这边见四福晋是这个态度和说法,最后也只能尽力为年氏置办一份看得过去的嫁妆将闺女嫁过去了。
年家家底丰厚,再加上京城不少铺子都有压箱底的好货,只要出的起钱,泰半东西都能买齐。
至于嫁妆里成箱的成衣,年氏到底还没长成,拿成匹的料子代替就可以。
嫁衣不需要自己准备,内务府那边会送吉服来,年家只需要给年氏准备一些家常衣裳就可以了。
其他的,多备些陪嫁银子总是没错的。
&
湘云第一次见到小年糕,哦不,是年氏,是在四十八年的三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