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第3/7页)

那么大一笔财产便是往外运也没办法做到完全的避人耳目。为此,四爷还曾寻找过史家二房那些流放和官卖的人,可这些人也都是一问三不知。

如今所有的矛头除了弘晳外,就是史家二叔二婶。

前两年弘晳不承认自己疯了,近一年多却仿佛真的疯了。问肯定是问不出什么来的,而史二叔俩口子又都过了奈何桥…真真就是丁点线索都没有。

你说湘云?

她自幼不是住在荣国府就是住在九阿哥府,呆在史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她也是最不可能知道那批下落的人。

也有人说会不会是胤禟帮着将那批财产运了出来?

便是胤禟想要运出来,史家能同意?转念一想就知道不可能了。

贾母听说这事的时候,多少有些后悔。当初湘云大方相赠时她就应该收下的。

唉!

大观园这边说起那批嫁妆时,四爷府上也有人再次旧事重提。

之前当事人不在,现在当事人回京了,是不是可以问个话?

弘辉看着说话的人,直接将这事揽在了自己身上。

他本来就是要去私宅见湘云的,正好顺便问一嘴。

冬天天黑得早,湘云与贾母又说了一会儿话,便与众人告辞回去了。

申时左右回了私宅,下马车时便听下人说弘辉等了小一会儿了。

“好叫姑娘知道,给林家,梅家等处的土仪都已经叫人送过去了……”

湘云今儿去荣国府前就吩咐人将给黛玉等人的土仪送过去,这会儿听人回话,也只是随意的点了两下头又问了一回还有什么?

贾敏和黛玉娘俩个正在家里折腾料子做衣裳呢,听说私宅的下人来送土仪只叫人按例放赏,不想却听说这些土仪是湘云带回来的。

知道湘云回来了,娘俩个便将私宅下人叫过去问了一回话。听说湘云去了大观园,当即就想去大观园凑个热闹,不想临时有事走不开,但也只能搁下了。

梅家那边,宝琴得了土仪又问了一回湘云一路上可好的话。随即又说赶明儿下帖子邀请湘云来府里赏梅。

梅翰林家的花园里种了好大一片梅树,再过几日便要开花了。往年这时候梅翰林家都要办几场赏梅宴。

“薛家那里薛家的小哥儿前日着凉了,阖家都守在那里……”

说话间,湘云一行便回了院子。弘辉听到了动静便恭敬的走了出来。

这可是他九婶。

“云姑姑大安!”

弘辉以前都叫湘云姐姐,这会儿一改口湘云还有些听不习惯,忽略称呼上的变化,湘云笑着打量给她打完千就站起来的弘辉。

半大小子,长的比她都高了。

“你来的正好,我还给你带了好东西呢。”湘云一边招呼弘辉进屋,一边让人拿她给弘辉的礼物拿过来。

弘辉大了,湘云也没带弘辉进暖阁,而是带着弘辉进了对面的小书房外间。用隔断将小书房隔成里外间,屋子通透又暖和,而且这里也设了炕和榻。让人抬了个放铁网的小碳炉过来。湘云带着弘辉一边烤栗子花生吃,一边说话。

弘辉比较喜欢烤年糕,正好私宅这边有存的,湘云便叫人端了一盘过来。

烤过的年糕,外面酥脆里面劲道,湘云也不由吃了两块。

问了一回史家那笔嫁妆的事,湘云知道多少后,弘辉又说起了旁的。“云姑姑的随笔里曾写了一个故事,不知云姑姑那里可有答案。”

随笔都不知道写了多少,哪里记得是哪个故事。湘云咽下栗子问道:“哪个?”

“就一个岔路口,一辆飞驰的马车。”弘辉放下手里的吃食,认真看向湘云,“两条路上,一处有五个孩童,一处只有一个少年,马车停不下来,孩童和少年也都躲不开,云姑姑随笔上问这个时候应该怎么选择。”

“你说的是这个呀。其实这个答案,我也没有。”湘云摇头,“世人习惯因多而弃少,可一个是生命,五个也是生命。本质上,生命是一样的。”

人们很多时候总会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愿牺牲少数人,但这种事情就一定是对的吗?

权衡利弊后的选择罢了。

弘辉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他来说很重要,只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想。

弘辉还是个少年,但做为四爷的嫡长子他一直生活在旁人的期待里。如今的形势虽不明朗,但弘辉的地位也跟着四爷而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