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第4/5页)
原定的参观日期是四月十八,不想出了老太妃一事,这个参观的活动就不得不延期了。
申时过半,三春才回了园子。听说李婶子来了也如宝玉几人一般没回自己的院子而是直接过来见礼。
三人穿着统一的无袖褙子,而褙子的左胸印有女校校徽,一看便知道是校服的一种。
落落大方的与李婶母女见礼,不过几句客套寒喧便说到了女校的问题。
这事探春知道的最详细,也由探春跟李婶子娓娓道来。
前几年女校招生时针对都是上流社会的宗室勋贵家的女孩,父兄官职低的都入不了学。去年的选秀临时班就是一个信号,今年九月份女校便准备面向全国各阶层的女孩招生。
但为了给世人一个缓冲,女校这边仍旧设置了高门坎。
咱们打出来的旗号是招收优秀生员,所以你必须通过入学考试,还必须有项特长的。如此一看仿佛女校扩招是为了给贵女们招陪读。
李家姐妹都是自幼读书识字的,倒不担心会通不过入学考试,只是这个特长…什么是特长?又要精通到什么程度?到是一下子难住了她们姐妹。
……
李婶子不是第一次来贾家看望李纨,但这一次却是李婶子最放心也最舒服的一回了。
小叔子和小姑子都敬重寡嫂,家下人等也都规矩听话。
虽说没见到贾母和王夫人,但通过这一天的观察,李婶子一改之前印象,觉得贾家还是知书达理,规矩极好的人家。
和李婶子感观不同的是邢忠一家。
客居荣国府的邢忠一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了一回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凤姐儿只是面上情,邢夫人在荣国府又没威严地位,她自己尚且不受下人尊重,她家那一看就是上门打秋风的穷亲戚又能比她好到哪去?
客饭都变成了二等仆饭,其他一应事宜更是时有时无。另外就是荣国府的下人个个眼高于顶,自命不凡。邢大姑娘好涵养,也多少受了些闲气。
邢岫烟家是真穷,好多年前便租庙中房舍居住。如今也是邢岫烟年岁渐长,家中无有余财不得不上入京投奔亲姑妈邢夫人。刑忠夫妇是想着荣国府势大,又出了一位皇妃,自家姑奶奶还是荣国府的大太太,不说投奔生活吧,总能给自家闺女结一门好亲事……虽入京前便已然想到会不受待见,却不曾想是这般磋磨人。
姑妈的冷言冷语,下人的风言风语,便是一日三餐皆饱腹多少人又能噎得下去。
早在南边时,邢岫烟就时常替人捉笔写信,抄写经文,赚些润笔费。或是带着小丫头做些针线换些银钱。
此时到了京城,邢岫烟也想找些营生做。可偌大京城,人生地不熟,想要找份不伤体面闺誉的活计,怕是只能先从卖绣品做起了。
日夜赶工做了一批绣品,邢岫烟信不过这府上满嘴跑马车的下人,又担心自家老实爹娘被人哄骗,便自己抱着绣品和小丫头出门了。
四月二十六,洽是宝玉的生辰。
虽说国孝期间也庆不得生,但姐妹们却还是早早去了大观园准备陪宝玉过个他喜欢的生日。
陪他做胭脂!
黛玉送子一本古籍,是林家的珍藏,里面记载了一些布料染色的方子。湘云没送古籍,也没送古董,而是送了宝玉一整套纯银的胭脂制作工具。三春也都是投其所好的送了宝玉喜爱之物。
宝玉都十四岁半大小伙了,贾环贾琮也都是十岁上下的年纪了,按理来说,宝玉叔侄已经到了男女避嫌的年纪,可大家伙都是自小长大的,又都是自家亲戚,到也没谁想着要避嫌。
原本三春还想请了李家姐妹一块热闹一回,但考虑到年纪和男女大防问题便都没提这事。
因是宝玉的生日,自是可着宝玉来。于是宝玉就带着大家伙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胭脂实验课。
什么花能做什么颜色的胭脂,什么花籽能固色。一边讲一边带着大家伙摘花,晾晒,磨粉,调色……
真的,这种事情也就宝玉喜欢吧。
反正湘云可以肯定的是她一点都不喜欢这种精细活计。
“下月我生辰,咱们去城外骑马怎么样?”
正打哈欠呢,就听到贾环这么说,湘云立马双眼放光的点头,“好呀好呀,我让人多准备些箭矢。”顺道还能打个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