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蜀中岁月(第2/3页)
赵清漪笑道:“那就多谢诸位了。请大家都仔细看看这画,我还将这画拍了些照片,大家一人拿着一张,我想请大家帮我到村子里宣传一下,更多的人能留心这事儿。找到了的人,你们可以带他拿着东西来见我,你们和找着的人都有谢礼。”
赵清漪要是没有给钱,请他们拿忙,他们也会帮一帮,但她一再说清楚会有谢礼,他们只有更高兴。
等照片发到他们手上后,一个个都珍之重之。
赵清漪说完了正事,又称现在家里没有男主人在,她身子又重,不好久留他们用饭了。
有厨房蒸好了肉包子,做了白糖糕,他们赶来辛苦一趟,让一个带了四个肉包子和一包白糖糕回去。
如此,也不用什么误工费,他们竟也心满意足了,都觉得赵清漪知礼和蔼。
送他们送院子时,还有一个农村小青年羡慕的看着赵清漪的别墅,问起这房子要攒多久的钱才能盖得起来。
赵清漪笑道:“如果税收不重,又能找到活计,一家人好好干十年可以盖了。如果你们有自用地,组织起来,自己烧砖,自己运沙,自己打基,节省成本,五年是可以盖好的。我不收你们设计费。”
小青年说:“这房子是司徒夫人建的吗?”
“是我画的。好好干,大家将来就都能住得起砖房的。”
赵清漪想着如果进行新农村建设,需要走那几步,自己在农村种田,不但能培育出新种,还能留下四周村民致富的景象,她将来离开了,这些地方也有她的传说。做了善事,有人真心景仰她的气运就大。
送走了农民兄弟,赵太太扶着赵清漪回屋里,叹道:“真不知道怎么说你,如今了也是快要当妈妈的人了,也不停消一些,可让阿维怎么放心?”
赵清漪说:“妈,这又不是让我下田去,能出什么事?你不知道农村的孕妇都还要给丈夫公婆做饭送饭甚至下田的,也一点事都没有。”
赵太太说:“你就跟村妇比较吗?”
赵太太也不全是看不起之类,但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注定圈子不同,赵太太出身书香,是没有怎么接触过农民。
赵清漪说:“我跟村妇比体力,我和女学者比学识,和名媛比交际能力,样样拿得出手,那才是好。”
赵太太说:“人哪有能事事亲力亲为的?”
“没有办法,我不干,没有人会干这些。”
到了晚上,司徒维和赵仁赶回来了,司徒维还笑眯眯的拿着赵清澜的信,这信夹在祖父托人给他带回来的东西当中。
拥有洪门的人脉,只要不是战争封锁,托人带信的事倒也方便。
赵太太就等不及了要看,赵仁却是让赵清漪念了。
赵清澜现在就写了一封长长的英文信,赵清漪还是要译给父母听。
赵清澜自从去年去了美国,就去了那种私人创办的学校里突破语言关。小时候,赵清漪和赵清澜也请过英文老师,但是赵清澜原来的水平要在美国读高中、上大学还些难。
平日里有司徒太太对她周到的关照,但是赵清澜还是很想念家人,再问起他们是否已经全部西迁了、大哥和姐姐的兴民社发展的如何了。还有重点是姐姐和姐夫可是有宝宝了,又说听司徒太太念起此事了。
晚饭后,司徒维扶着赵清漪回房休息,赵清漪还说起他不用这么赶的,周末回来就好。
司徒维说:“你就在这里一点都不会想我的吗?我可会想你和孩子。”
赵清漪说:“不是怕你赶来赶去的辛苦吗?”
司徒维说:“要不你随我去城里住吧,农庄的事让底下的人看着。”
赵清漪说:“以后可以让他们看着,现在我不放心,我早上、中午、傍晚都在田间走走,既能锻炼,又可以纠错。”
司徒维长叹了一口气,说:“你是把自己当畜牲使吗?”
“我也没有办法,现在忙一点,后面几年可以节省力气,等你的孩子一出世,你以为我会比现在轻松?”
司徒维又从包中取出了一张旧报纸,眼看着还不是当地的报纸。
“这是我从刘主席那里得来的,是2月份时,大同会抗日先锋军的《东征宣言》。我有小道消息,听说大同会已经夺回了一些日军占领的地区。”
赵清漪说:“江先生一定要阻止大同会东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