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为陛下贺!(第2/3页)

蓝玉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边防军的事情,用不着大动干戈,尤其是不需要朝中精锐出动,那样太浪费了。

常遇春怔了怔,半晌之后,才意兴阑珊道:“诚如是,确实不用俺领兵了。”

常遇春突然一阵失落,敌人这么弱了吗?

那我这一身本事,还有用武之地吗?

好歹来一个强悍点的,让咱老常也过过瘾啊!

要不然鼓动上位,出兵追杀王保保算了。

以前觉得保保太弱,现在一看,那也分跟谁比啊,毕竟像高丽这种,只配娃娃兵和边军对付的货色,实在是不值一提。

大将不怕强敌,怕的是寂寞啊!

蓝玉没本事帮姐夫排解忧愁,实际上蓝玉并不觉得自己的学生兵比其他兵马差,甚至他还有那么一股子自信,未来的大明,是他们这些人的天下!

以后打仗,要靠脑子,靠训练,靠纪律!

至于姐夫那群靠天赋的,就只能等着慢慢凋零了。

“先生,你说这一次用兵,真的那么容易吗?”朱棣将信将疑,询问蓝玉。

蓝玉呵呵一笑,“我不妨告诉你,论起来跟张相学的本事,朱英那小子虽然时间长,但他很笨的,考试都是最末一等,跟我比差远了,我才是张相的衣钵传人。你知道张相认为,对外的核心是什么不?”

朱棣瞪大眼睛,他哪知道啊!

“就是可持续竭泽而渔。怎么说呢,要先可持续,然后才能竭泽而渔式盘剥!敲骨吸髓式压榨!”

朱棣继续表示听不明白,能不能讲点人话?

“悟性太差!”蓝玉毫不客气道:“你动动脑子想想,高丽那种地方,如果真的落实均田,按照大明本土来治理,会怎么样?”

朱棣道:“那,那就多了一个行省呗!”

“可也多了一个包袱啊!一个可能和贵州,陕西一样贫穷的省份……这两省是腹心之地,自不必说,可高丽到底是边缘,现在让朝廷出那么大的代价,中书省诸公能干吗?”

“那,那要怎么办?”朱棣不解。

蓝玉笑道:“这就是这一次用兵的精髓所在……我们要让高丽国王,还有他的大臣可持续,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继续维持下去,不能一下子就垮了。”

“让他们维持下去,干什么?”

“干什么?竭泽而渔,敲骨吸髓啊!”蓝玉气得怼了朱棣一拳头,“这么蠢,还怎么牧守一方?没有他们竭泽而渔,咱们怎么发财?难道你一个燕王,还要动手去抢啊?你不怕激起民变?不怕落下骂名?”

好家伙,朱棣愕然良久,傻傻看着蓝玉,渐渐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崇拜。

论起大缺大德,还要看你蓝玉啊!

不对,蓝玉说了,他是跟张先生学的。

这就有意思了,钱唐,高启,徐贲,这些有名的才子,基本上都说是张相门下,每个人都嚷嚷着继承张相之学。

然后朱英,蓝玉,朱文正等人,也都以张希孟门下自居,偏偏他们学的和那些人完全不同!简直是南辕北辙。

大明朝的好人是张希孟教出来的,大明朝的坏蛋也都是张希孟教出来的。

那么谁能告诉我,张希孟到底是个什么人?

朱棣觉得这可以列作当下最难的问题了,甚至比讨伐高丽还要难一万倍!

就在应天城中,紧张筹备的时候,一条消息传来,明氏投降矣!

没错,割据巴蜀的大夏投降了。

作为最后一支横亘在华夏大地上的割据力量,大夏亡国并不意外。

尤其是在数年前,明玉珍病死,儿子明升继承帝位,主少国疑,明眼人都清楚,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

这应该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但问题谁都清楚蜀道有多难!

要想迅速平定巴蜀,几乎是不可能的。

长时间拖延下去,生灵涂炭,耗损民力,这也是朱元璋迟迟不愿意发动战事的原因所在。

而这一次担负攻击巴蜀任务的两位将领,一个是自湖广出兵的汤和。

他调集大军,连接云南兵马,声势浩大,直扑夔州,杨璟、韦权担任前锋,冒死猛攻。

国初的明军,当真是虎狼云集,随便提出一个人,都是开了挂的猛士。大夏将领邹兴被明军乱箭射死,人人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