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来(第2/3页)

“欧普祥不识抬举不要紧,是他自己糊涂,要不了多久,他自己就会悔之晚矣。”

张希孟一笑,“用不着多久,他现在就该后悔了。”

话音没落,郭英就匆匆进来。

“上位,张相……欧普祥求见,他说自己有罪,上位只管杀他就是,何必怂恿小卒欺辱于他,这么做未免……未免有失公道!”

张希孟呵呵两声,“他想要公道,那就给他公道……这些年欧普祥独霸袁州,当真觉得自己如何如何吗?只要下面的士兵动员起来,揭露他的罪行,十颗脑袋也不够砍!”

张希孟气呼呼说道,朱元璋竟然抚掌大笑,“好!讲得好!先生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喜欢讲道理了,遇到这种人,道理是讲不通的。”

朱元璋对郭英道:“你去告诉欧普祥,咱现在还有军务,让他等一等吧。”

郭英连忙答应,赶快下去了。

欧普祥还不醒悟,那就只能帮着他体面,岂止张希孟和朱元璋,郭英也是一肚子坏水,对付欧普祥,他就够了。

这时候朱元璋又对着张希孟道:“先生,咱们还是商量一下张定边吧……此人之勇,还在常遇春之上啊!”

不消多说,老朱爱才之心,溢于言表。

其实张希孟也是这么看的。

张定边不光是能打,而且还寿命超长,用他为将,能打几十年,哪怕老朱死了,人家都活蹦乱跳的。

这种超长待机的金牌打手,谁能不喜欢呢!

而且根据邹普胜、丁普郎等人的说法,张定边人品忠厚,约束士兵也算严格,在整个陈军当中,都算是凤毛麟角。

如果能收到麾下,拿他打元兵,也是好的。

只不过越是猛虎,就越难以驯服,必须出大力气。

朱元璋盯着地图,对张希孟道:“先生请看,常遇春早就领兵前往彭泽,从彭泽南下,挥师浮梁州。徐达也领着人马,自湖口向东,压了过去。还有花云,已经飞鸽传书,不出意外,他的骑兵也会出祁门,向西杀来,封锁张定边东逃的路线。”

张希孟听着老朱的排兵布阵,头皮都一阵阵发麻。

张定边这是多大的福气啊?

竟然能得到这么多名将的围攻。

徐达,常遇春,花云,这都是老朱手下的王牌,几乎都是独当一面的,面对此情此景,张希孟只想说一句,还要加大力度!

“主公,说到底,张定边最容易向西逃窜,湖口方向他无路可退,没准就会走鄱阳湖,主公可有安排?”

老朱含笑,“自然是有的,饶州方向的兵马,会向北出动。最最紧要,咱让朱文正和郭兴渡过鄱阳湖,围攻张定边。再有,费聚、陆仲亨、唐胜宗,他们会封锁都昌一线,然后也向东压过去。这些兵马,十面埋伏,天罗地网。别管张定边有多大的本事,他都休想逃出罗网。”

张希孟盯着地图,反复看了再三,终于长长松了口气,不再言语,只剩下默哀。

张定边这家伙运气还真是不错,竟然得到了这么多名将的照顾,毫无疑问,他大约是跑不出来了。

但他会不会甘心投降呢?

张希孟还真挺担心这家伙轴脾气上来,死活不肯投降,那就不好办了。

张希孟突然发现了那面陈友谅的旌旗,张希孟有了一个主意。

“主公,把这个送过去怎么样?张定边见到了旗号,必然灰心丧气,斗志锐减。”

老朱想了想,笑道:“先生似乎很重视张定边,志在必得啊!”

张希孟咧嘴一笑,“其实臣是在乎朱英,他还在浮梁,能少拼命,少点危险,臣才是求之不得。他的命苦,说实话,臣是不舍得他受委屈的。”

朱元璋眉头微动,脸上似笑非笑。

哪怕是对朱标,张希孟也是主张要多历练,不经历那些东西,就没法成才,好的太子是教育不出来的。

可是到了朱英这里,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

朱元璋连连点头,突然他笑道:“先生,你说欧普祥不识抬举,不想去外面封国。你说这事朱英行不行?”

“行啊!怎么不行!”

张希孟立刻道:“主公,你要是这么想,那可就太好了,务必要给朱英找个四季如春,风光秀丽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