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2/3页)

因此张希孟非常希望时间快点过去,他赶快去金陵,好好瞧瞧。

万万不要发生偏差才好。

但不管怎么说,朱公子最大!

张希孟足足等了一个月,马氏也等了一个月。

她也是耳聪目明,知道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传言,马氏有好气又好笑。

早知道这样,就不跟着张希孟胡扯淡了。

自己生出来的孩子怎么回事,自己会不知道?

孩子或许是长得好看一点,聪明一点,孝顺一点……但也不至于那么邪乎啊!

过了,真的太过了!

一个月下来,马氏恢复了状态,她迫不及待抱着小家伙,坐着宽敞的马车,小心翼翼,赶往金陵城。

总算能见到孩子他爹了。

队伍浩浩荡荡,直奔金陵而来。

在距离目的地还有三十里的时候,老朱安排的迎接人员就到了,为首的是一文一武两位,武将是徐达,文官则是杨宪。

这位是在朱元璋大破金陵之后,归附老朱的,他十分精明干练。不过从汪广洋的安排上看,就知道朱元璋的习惯,他要任命文官,通常都会在张希孟面前晃一下,得到了张希孟的认可,老朱才会授予官职。

这倒不是说张希孟比老朱更有权势,或者说老朱没有识人之明。

主要是眼下朱元璋还没有确定,他的行政团队要怎么编织,很大程度上,就是量才录用,有非常大的随机性。

就比如张希孟,他一个经历司经历,按理说就是执掌公文的,可是他现在同时参赞军机,主持军队整编,又负责监察考评……几乎没有管不到的事情。

李善长也是这样,他名义上是负责政务的,但是后勤军需他能管,刑名也是他的,同时地方的官吏任命,李善长也有很大的权柄。

两个人都属于超级官僚了。

如今进了金陵,权柄该怎么划分,职权需要如何确定……很显然,这些事情都有待于张希孟的参与。

杨宪也似乎知道了这些,因此对张希孟格外恭谨。

他主动向张希孟介绍,“上位这一次进金陵,当真是气壮山河,势不可挡!阿鲁灰和张旭等人束手就擒。御史大夫福寿被抓,此人还嚷嚷着要给大元朝殉国,做一个忠臣,上位只是和他说,上一个御史大夫已经投降了,身份可比你尊贵多了!”

上一个御使大夫,自然指的是也先帖木儿,福寿和他比起来,的确差得太多了,这位直接破防了,叫嚷着根本不信,红贼骗他,卑鄙无耻。

既然如此,朱元璋也没什么好说的,那就把也先帖木儿叫来了,不光他来了,还顺道带来了两个侄子,哈剌章和三宝奴,作为脱脱的两个公子,福寿也是认识他们的。

面对这一家子,福寿彻底崩溃了,他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完了,全完了,大元朝没有半点希望了。

随后这位就强烈要求,落发出家。

朱元璋也不客气,就给他几十本佛经。

“你好好读经,修身养性,回头给咱送一百篇心得过来,每一篇不能少于一千字!”老朱淡淡说着,他突然找到了当年张希孟的快感,给人安排作业是这么爽的事情啊!

至于福寿,他整个人都不好了,我想出家,是不愿意面对残酷的现实,可你为什么要用佛经折磨我啊!

你杀!你杀了我吧!

老朱不为所动,就这么处理了福寿。

阿鲁灰等人则是被交给了也先帖木儿,让他负责安排这帮人的学习改造。

也先帖木儿乐颠颠答应,他这个队伍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已经快到三十人了,这里面有知枢密院事雪雪,有中书参议龚伯遂,有御使大夫福寿,行省右丞阿鲁灰,万户纳哈出,他们凑在一起,都能开个朝会了,也不知道,有朝一日,这边的大元官吏,会不会超过大都那边……

在一片投降之中,还有两个人很值得一提,一个是康茂才,一个是蛮子海牙。

这俩人都算是水师将领,蛮子海牙劫掠安庆的时候,被俞廷玉给一把火烧了,他只能乘坐小船跑了,随后收拢残部,他没处可去,也不敢跟朱家军拼命,就去投靠了张士诚。

至于康茂才,他觉得张士诚望之不似人君,最后决定归顺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