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一心(第4/8页)

景澜鼻尖在她脖颈后亲昵地蹭了蹭,叹道:“现在想明白了,还不算太晚。”

因使团的缘故,她们在此地停留了半年,这期间和月国国君与陈使相见恨晚,经过数次密谈之后,更是将陈使奉为上宾,频频召见,竭力挽留使团在国都留的更久些,使者自然却之不恭。

这是她们离开陈国后的第三年,洛元秋开玩笑与景澜说,使团到一个地方便要留下一些人,等最后到达魏国,大概就只剩下她们了。

离开和月前传来消息,启国国君因病逝世,国中后继无人,唯一一位公主也嫁到了陈国,照启国习俗,即便是远嫁的王女亦有权继承王位,陈君闻讯立刻派军队将王后送回了启国。

景澜道:“自求娶公主开始,启国便已是国君的囊中之物。自曲善死后,承天宗已经一日不如一日,现在更不是国师的对手。”

“还剩两个国家,我们就能到达魏国了。”洛元秋对前景颇为乐观,道,“路途也不远,说不定我们还能提前见到墨凐。她现在是什么来着……也是公主?”

景澜也有些不大确定,毕竟现在消息闭塞,她们又在路上,想打听都没处去问:“应该还在做公主。”

洛元秋道:“说起来你看了这么多书,书上有写她做了些什么事吗?”

景澜答道:“书上也只是三言两语,我知道她有个弟弟,按照魏国习俗,国君继位之后,会把其他的兄弟都流放到国境之外,只有等国君死后,新国君继位,他们才能重新回到魏国。”

洛元秋诧异道:“如果国君是个长寿的人……?”

景澜道:“那就要比比看谁的命更长了。”

这一路见多了奇奇怪怪的事,洛元秋已经不再感到奇怪了,便道:“她弟弟被赶出国了?”

“不,他后来成了国君。”景澜说道,“做王子时平平无奇,做君王后又是出了名的昏君,否则凭魏国国力,少说也能与陈抗衡数十年,如何会灭亡的如此之快?”

洛元秋听罢道:“接下来要去的是宋国吧,他们国内的宗门叫什么?”

景澜沉默了一会儿道:“我不知道,宋国从十多年前国乱以来便闭国至今,愿不愿让使团进入还需另说。若是不能过,我们就返回和月,从和月去代国。”

洛元秋双手环抱,道:“怎么听起来有些奇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宋亡前,有人将百姓驱逐出城,一把火烧了王宫。史书中说这大火烧了七天七夜,把整座王宫都烧的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留下。”景澜道。

竟然如此决绝,洛元秋心道莫非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不得已为之,道:“这么岂不是无人知晓内情了?”

景澜点头:“宋的事,只知前而不知后,诸多事都是后人猜测,真假难辨。所以一切都要小心,不能大意了。”

两人交谈时为避开众人耳目,特意跟在队伍的最后,与队伍相隔一段距离。从和月边境入宋国多是山路,晴空之下漫山翠色,时不时有鸟儿惊起,扑向路旁的绿荫里。

洛元秋注视着一道白影掠入树林深处,道:“其实我不明白,使团为什么一定要把所有国家都拜访一遍?上回在真国,真国国君不是放任臣子在殿上把使者狠狠奚落了一番吗?”

“国君派使团拜访诸国,一是试探,二是探听国情。”景澜答道,“毕竟耳听为虚,总要亲眼见过,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何况国与国之间未必一直相安无事,如真国与和月国因土地一事争执已久,只要和月一日不归还此地,真国若要动兵,就要顾忌西北一线侧翼的安危。这些年因有和月牵制,真国方不敢妄动。长久来看,这对陈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和月国君野心不大,不过是想拿回先祖的土地,若有陈国相助,此事自然不难。”

洛元秋随手折了片宽大的叶子给景澜遮阳,道:“如果是这样,那去宋国做什么,不是国都封了吗?”

景澜略一思索,道:“宋虽弱小,但好歹也曾是一方强国,与真、和月、代三国相邻。虽说这些年里国土不断被代国蚕食,至少还能保全自身。看似不起眼,只要运用妥当,既可牵制真国后方,又能时刻掌握代国动向。”

洛元秋道:“听起来就像下棋。”

“现在天下局势就是一盘棋,”景澜说道,“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