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绝佳的海军训练场(第6/7页)

或许这就是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原因。

不过锦衣卫这种只听从于皇帝的监督百官的工具,完完全全是暴君的象征。朱元璋也顶不住压力,最后撤掉了锦衣卫。

现在皇帝有建立锦衣卫的想法吗?

“标儿,这个……这个很严重吗?”杨宪有些担忧。

朱标道:“这件事本身造成的危害先不提,如果官场的潜规则,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不知道,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大了。”

杨宪没明白。

朱标道:“这个朝廷不能有皇帝不知道的潜规则,否则皇帝就成了聋子和瞎子。”

杨宪身体一颤,背后立刻被冷汗打湿。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件事还有这个意义。

杨宪擦了擦冷汗,道:“标儿,你……我……唉,恐怕谁也没想过故意瞒着皇帝。”

朱标道:“那不是更可怕?这说明做这件事的所有官员,都潜意识认为皇帝不需要知道这件事。他们是大明的官,是皇帝的官。潜规则却不需要告诉皇帝,在他们眼中,皇帝是什么?”

杨宪的冷汗流得更多了。

标儿还不知道自己是太子,就已经天生具有帝王视角。这压迫感,不比皇上差了。

朱标犹豫了一下,道:“我本来想让杨叔叔你上折子,这样事情揭发后,你可能会被皇上少怪罪一些。不过你没有用过空印,就算皇上怪罪你,也不会处罚你。如果你去告密,站在了百官的对立面,恐怕未来就难过了。还是我来写吧。”

杨宪立刻阻止:“既然是会得罪百官的事,标儿不能做!”

朱标笑道:“我得罪百官的事还多吗?我不惧怕这个。仔细想想,似乎也只有我能上奏。我上奏的话,皇帝的怒气可能会小一些。”

他顺便可以检验一些事。

杨宪见朱标胸有成竹,皱眉道:“标儿,不可强撑。”

朱标道:“我什么时候强撑过?”

杨宪板着脸:“很多次!”

朱标:“……”

他扬起脑袋,背着双手,懒得理睬杨宪,傲然离开,回房休息。

第二日,朱标交接好自己手中的工作,并强势将杨宪留下来代替自己干活,不准杨宪离开,才返回北京。

不过杨宪还是悄悄将书信递了出去,比朱标早一日到朱元璋手中。

这时候,捕鱼儿海大捷的消息正好传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正高兴。所以看到这件事,他的火气不是很大。

“看看,标儿说什么官场潜规则。”朱元璋道,“我还挨了一顿骂。唉。”

李善长看了杨宪的信后,沉思道:“似乎确实有这个潜规则。”

朱元璋疑惑:“为何是似乎?连李公都不是很清楚?”

李善长道:“在中书省,他们当然不敢这样做。会这样做的,是需要层层递送的文书。”

叶铮皱眉:“虽说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如果是空白文书,后患不是极大吗?”

李善长道:“他们为了规避责任,肯定有自己应对的方式。比如对印章什么的。不过后患仍旧无穷。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如标儿所说,连皇上和我们这些宰执都不知道官场潜规则,岂不是把我们都当瞎子聋子?”

刘基冷哼一声:“官场不知道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潜规则。”

李善长淡然道:“很正常。我们三人谁也没有当过元朝的大官,所以元朝的潜规则,我们一无所知。”

叶铮想起了张昶,想起了北京劳动改造营中还在教书的王亮。

如果有熟知元朝官场的人肯来辅佐陛下就好了。但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现在才来,他们也不敢全然相信吧。

朱元璋摸着胡须道:“此事需要制止。”

李善长道:“制止容易,但要如何定罪?既然是潜规则,恐怕上上下下无数人都做过。如果全部定罪,朝中就瘫痪了。”

刘基道:“那也不能法不责众。法不责众还叫什么法?”

李善长道:“当然不能法不责众,但我们要控制好规模,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叶铮想了想,道:“除此之外,文书层层递送的效率低下也确实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堵住这个漏洞,我们应该拿出能替代这个漏洞的方案,否则,会乱上加乱。”

三人开始讨论,并询问朱元璋意见。

朱元璋摆摆手:“你们商量,商量好了朕来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