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喂饭(第2/3页)
卫长庚心头涌起一股暖流,歪下脑袋,就着灯火支头瞧她。
倘若单论厨艺,她自然是比不上宫里的御厨,可他就是觉得好吃,比他两辈子吃过的所有珍馐家在一块,都要令他大快朵颐。
或许就是因为这份简单吧?
皇宫里头规矩重,连吃饭也有一套苛刻至极的繁文缛节。
什么“吃菜不许过三勺”、“传膳不劝膳”……边上围了一大帮子人,看似在陪他,倒更像在监视。整个屋子都寂静逼仄,浑然没有半点人气儿。便是再好的美食,于他而言,也味同嚼蜡。
不像眼下,简单的几样家常小炒,淡淡的几盏灯,他和面前的姑娘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两人眼里都只有彼此,他就高兴极了。
或许就便是生活吧?
跟寻常夫妻一样,有家的感觉。
卫长庚眸底慢慢浮起一层温暖的笑意。
然下一刻,冷不丁听她提到秦岁首,卫长庚眸光又微微一闪,转头整理书案上被风吹乱的纸张,若无其事道:“你近来和那位秦姑娘走得很近?”
“对呀。”慕云月一面收拾碗筷,一面坦然回答,“船上没什么事情可做,我闲着的时候就会去寻她说话。”
说到这,她忽然想起什么来,转头瞧他,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我可不是故意不来找你,实在是因为你忙,我没好意思打搅。”
卫长庚愣了愣,“噗嗤”笑出声,“我又没有埋怨你,你紧张什么?我就是……”他忽然刹住舌头,不着痕迹地改了口,“我就是担心你在船上没事可做,随便问问。”
然他这片刻的停顿,到底是叫慕云月觉察了去。
她狐疑地在心底画了个问号,但见他神色如常,并没有其他什么异样,她撇撇嘴,只当是自己多心,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
接连几日都是好天,宝船顺着大运河一路南下,倒也顺风顺水。
大运河并不经过金陵,一行人在扬州停留了几日,再改道陆路去往金陵。
卫长庚和林榆雁他们还有公务在身,到达金陵城的当日,他们便要直接去府衙。
慕云月同卫长庚在驿站道过别,就带着秦岁首,转坐小车,先行前往外祖母家。
外祖母家本姓岑,乃是金陵一带有名的书香门第,出过好几任阁臣肱骨。
慕云月的外祖父,就曾是先帝年间内阁一代名臣。便是后来,他老人家从高位上激流勇退,带着一家人回祖籍金陵定居,也一直在为民请命,从未停歇。
老人家驾鹤西去的那年,金陵城万人空巷。
所有人都自发挤到街头,送他最后一程,哭声震天。一路上万民伞都不知收了多少把。
而今岑家风光虽大不如前,但也是金陵一带有名的世家,旁人提起时,亦是赞不绝口。
而慕云月对于外祖母的印象,还停留在前世,那个卧病在床,却依旧为她这个不肖外孙女操碎了心的慈祥老人。
病榻之上,她最常念叨的也是:“阿芜现在过得如何了?卢龙那么冷,她可别冻坏咯。”
这么多年不曾相见,慕云月心中自是想念得紧,恨不能插上翅膀,马上飞去岑府,同老人家团聚。
可另一面,她心中又惴惴不安。
毕竟先前因为娄知许的事,她把外祖母家折腾得鸡飞狗跳,很是难看。而她重生回来的时候,人已经在从金陵回京的路上。她便是想去跟外祖母赔个不是,也没这机会。
如今闹了一大圈又绕回来,她还真有些近乡情怯。
万一外祖母还在生她的气,不肯见她,那该怎么办?
这一担忧,就直接担忧到了城门口。
马车停下,慕云月掀开车帘,便见外祖母领着一群岑家的丫鬟家丁,亲自等在城门外。
八月大热的天,整座金陵城宛如火烤,大家都恨不能钻进屋子里不出来。
岑老太太却是立在官道边,鹤一样探长脖子,一动不动。额头上的皱眉都叫汗珠填满,她也不肯回去休息。
一瞧见慕云月,那双老眸便立时欢喜地亮起,手也跟着不停招呼:“阿哟我的宝贝阿芜,快过来,快过来,到外祖母这儿来。这一路上都累坏了吧?外祖母给你准备了一大桌子菜,全是你爱吃的,快过来。”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跟记忆中一般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