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御正殿夺宫【二】(第5/7页)

千秋拓越想越惊心都那么多年过去了,那个女人仍旧阴魂不散,她像是拿着所有人贪欲大门的开锁人,一旦打开了那道门,随着而来的是所有人因为贪心而万劫不复的下场。

千秋拓眼看明容宫越来越近了,孔明灯也在上空一直跟着,但是就是不敢投天拿命。

这让江王完全赌对了一把。

千秋拓越靠近明容宫外院,他便发紧张地发出警告道:“江王,你到底和华贵妃交易了什么,才会改变主意!从前的你不是这样的,你不是一向最憎恶她,如今和她留下的人和物为伍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少废话。”江王将千秋拓推入了明容宫,刚好明容宫第二个孔明灯察觉到他们,也不敢跟之前一样投入天拿命。

倒是太平宫那边的高楼似乎已经化为乌有了,而且宫殿还冒着火烟,一直弥漫到明容宫。

江王见此,他脸色顿时一白,没想到他在太平宫的暗道瞬间就被炸塌了。那他留着从城外进来的军队,可能也无法进来了。

眼下已经成定局,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唯一不解的是为何太子会知道太平宫的暗道?

那里藏的严严实实的,根本不可能有人发现,这二十多年都没事,不可能太子一出现,它就暴露了。

江王现在想不通,他对着明容宫的太监们喊道:“去通知太子,她老丈人在本王手里,她若是想保住他的性命就自己过来跟本王交涉!”

此话一出,明容宫的人顿时惊恐地看着江王,他忽然拿出一把匕首抵在千秋拓的脖子上。

千秋拓现在没有做出反应,如果在江王之前没告诉他那番话,他很可能不会想拖累太子直接自刎。

可现在他早就被江王的那句,不是本王说了算,也不是太后说了算,更不是慕晋深能说了算!这分明是有关皇位的事情。

难不成二十年前仍旧还有更深的内幕存在?

千秋拓在少年时就经常听父亲千秋太傅说过,说那个时期的先帝会因为子嗣继承问题留下巨大的隐患,当初他的父亲已经建议让晋王登位最好。否则容王的性子将会让他遭遇不测。

因为父亲总是说,容王总是做一些不符合当下形势不为主流的事情,哪怕能改变大燕朝,也改变不了当时的形势。

当时舆国卫国兵强马壮,处处对燕国围攻。那个时期的先帝还能勉强抵挡的主,但还是只能勉强打个平手。

这样让当时还是太傅的父亲就建议维持平衡,可保十年安然无恙。

先帝没有搭理父亲,他采取了容王的策议主动讨伐两国。因为那时是舆国和卫国共同设计的九州鼎平原的战争。

那块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九州鼎平原,谁就具备一统天下的资格!

然而容王去了后再没有回来,但他也为大燕争取了喘息的二十年的时间。这段时间的和平是他亲手打下来的。

当时朝廷上下都赞誉容王的先见之明,但也惋惜容王迫于形势不得不主动抛头露面而壮烈牺牲,而这一次的抛头露面,他的下场已经注定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千秋拓还记得自己的父亲伤心之下辞官了,直到去世的那天,父亲才告诉自己,他当初的计划是让晋王先登位安内攘外,稳定局势,容王则负责对外扩张,等容王破了九州鼎的三百年分而不合的诅咒。

容王到时候直接是三国的帝王之主,所以让晋王在一国之位登基又何妨。到时候大燕统一了三国,大燕朝就划给晋王管理。

而晋王也只满足于大燕。

届时,容王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就,并且载入史册。

结果大家都没想到,舆国和卫国会突然发难,当时朝中无人能抵抗九州鼎大战,只有容王有这个实力,所以百官所向的他自然被形势推着走。而一个人终究无法逆流而上。

千秋拓没想到都二十一年了,他再想起父亲的话正是验证了父亲的猜测,先文帝留下了继位隐患,一直延伸到了...皇室二代人的身上。

如果这一代还没处理好,也许先文帝留下的皇位隐患会持续三代甚至是无穷代。

千秋拓这时再看向江王执迷不悟的表情时,他忽然也了解到了江王的处境。他也是被形势逼着而上的,如果是因为先文帝,那这一场灾难...只能由太子殿下亲手来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