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户部还银(一)(第3/5页)

这银子,无论如何,都要拿出来,不然在皇帝面前讨不了好。

究竟是得罪天子,还是得罪官场上的人脉往来,高尚书已无从选择。

这道理他都懂,可十万两白银不是小数,让他当出头鸟,这无异于割他的血肉,高尚书宦海浸淫多年,亲人不可靠,夫妻如同林鸟,儿孙有时也会撕破脸,唯独银子不会背叛他,若真是将十万两白银拿出来,他们高家势必要大伤元气。

思来想去,高尚书拿不定主意,一时未吭声。

看着高尚书这幅样子,文正帝越发生气,他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一个老臣竟然还拿不定主意,当官当久了,他们似乎已经忘记,大周朝的皇帝不是这些老臣,而是他这个天子。

“ 朕也不勉强,高卿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继续回到户部。这一段时间,高卿好好在家歇息,户部的事情、还有还银这件事,不需要你操心,交给下面的人办理即可。”文正帝看也不看他一眼,“来人,将高大人送出去。”

文正帝依靠在龙椅上,食指点着眉心沉思,还银这件事,要找一个身后与各方利益都无牵扯的臣子,手段强硬有魄力,还不怕事。

既然此事交给户部办理,户部尚书是指望不上了,户部左侍郎的父亲,也欠了不少银子未还,更加指望不上,唯一可靠的,便是户部右侍郎顾驰。

文正帝叹口气,朝中官员众多,可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寥寥无几,前有温元之,今有顾驰,也多亏他们一对师徒,给自己解了不少忧愁。

“来人,将顾驰召来。” 文正帝闭目养神,对身边伺候的严公公道。

顾驰很快赶来,文正帝召他为何事,他心里有几分思量。当今天子心怀天下,励精图治,不是如前朝皇帝一样好糊弄,哪位臣子若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朕也知道还银的事情棘手,可有什么需要朕下命令的,朕一定会支持,但高尚书此等行径,委实令朕失望。” 文正帝叹口气,“朕如今遇上什么事情,总爱找你商量,若是所有的臣子都与你一样,朕也不用这么发愁了。”

顾驰挂着笑,“微臣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朝廷给微臣俸禄,陛下赏赐微臣金银、房子、荣耀和升职,微臣享受了这么多东西,理应做出点东西,方才不辜负陛下的看重和天下百姓。不管是老一辈的臣子,如老师,亦或是新踏入官场的进士,也有许多值得尊敬的臣子。能在陛下此等明君面前办事,得明君赏识,是微臣们的荣幸。”

文正帝眉头舒展,面上露出笑容,“你这是故意说好听的话让朕开心呢!”

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皇帝也不例外,被顾驰这么一通话夸赞后,文正帝身心舒畅,心中郁结的那股气也没有了。

“爱卿可以什么好建议?”文正帝看着顾驰。

顾驰开口:“臣以为,还银这件事势在必行,臣看过户部统计的名册,所欠的银两加起来有六百万两左右,占每年国库总数的两成左右。国计民生,处处需要不少银子,一丝一毫都不可浪费。”

如今百姓的生活比前朝好过许多去,可国库的银子却远比不上前朝充足,即便身为皇帝,仍免不了捉襟见肘。

前朝赋税严重,搜刮民脂民膏,赋税、盐税等等非常高,百姓怨声载道。也正因为赋税高,前朝的国库才充盈。

今朝文正帝减免、降低赋税,国库的银子自是比不上前朝,加上每年军饷、兴修水利、各地书院、学子身上等多方面的投入,又是一笔不少的银子。

支出的多,所以文正帝才迫不及待在边疆屯田,以此降低军队支出,开辟陆路贸易,以及计划中的海上贸易,以求充盈国库。

文正帝点头,“爱卿说的不错,国库是一个朝廷的根基和支柱,朕坐拥大好河山,每日进国库里的银子多,可支出的更多,有时候想一想国库里的白银,朕愁的连觉都睡不好。周朝众多子民,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哪一项离了银子都不行。”

顾驰接着道:“臣想着,那些致仕或是已离世的官员,欠银可由后代偿还,也可以拿家产抵扣。仍在仕途的官员,同样也是如此,在规定期限内,用家产抵扣,偿还的缺口若是实在补不上,每月从月俸里扣除一部分,何时扣除完毕,何时结束。不仅如此,除了偿还欠银,还要有利息,这么多白银,放在钱庄里面,每年还能生出不少钱呢,可不能白白的让这些臣子们获利。有奖有罚,若是乖乖一下子拿出银子偿还,可以适当减免一小部分,第一个出头的,也可以给他一些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