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卓文君(第3/7页)

高慧心痛万分,飞也似的追上欧阳旭:“旭郎,你听好了,我谁也不嫁,我只会在这里等着你!你一年不回来,我等你一年。十年不回来,我等你一辈子!若违此言,有如此玉!”说着,她猛然将玉佩砸在地上,那玉裂为两半。高慧只来得及捡起一半玉佩,就被人高马大的江氏拉到一边。

“以后不要再来了!”江氏牢牢地制住高慧,恶狠狠地对欧阳旭说。

欧阳旭却捡起了另一半玉佩,眼含热泪发誓:“慧娘!我会回来的!这一生,我永不负你!”

待高慧一步一回头地被拖回房间,欧阳旭转身便离开了高府,一出府门,他脸上那深情的表情就渐渐消失,最终转为冷冽。

打着夹板的德叔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面露欣慰:“主人做得对,只要高娘子忘不了你,这门婚事就还有希望,少爷也能早日回到京城。”

欧阳旭淡漠地说道:“我还用你教?我走之后,你记得不时上高家门口站站,务必让她看见你,说一句‘老奴只想替主人看看您’就行。”

“老奴一定做好。”德叔暗慨主人经了这一劫,终于有了城府,可他仍觉得就这么放了赵盼儿太过便宜她,便小心地试探道,“那赵盼儿那边呢?她把您害成这样……”

欧阳旭只是阴冷一笑:“她既无情,我也不必有义。刚才我已经在话里留了个结子了,有心人自然会记在心上。”

与此同时,江氏正满脸慈爱地拍哄着高慧入睡:“睡吧,放心,老奴不会把你那些糊涂话告诉主人的。”突然,欧阳旭刚才说过的一句话从她心头闪过:奈何我福轻泽薄,又为贱人所害,此生也只能与你情深缘浅了!

江氏突然明白了过来,暗暗骂道:“贱人!”见高慧已经哭累睡着,江氏走出屋,向屋外的几个下人吩咐道:“好好给我查一下那天在府门外头和欧阳旭拉拉扯扯的那个女人。”

在烛光的照射下,南衙始终恍如白昼,蜡油不住地流下,凝固在烛台之上。顾千帆去钱塘的这段日子里,皇城司积压了不少待处理的公务,因此等顾千帆走出南衙正堂时,月已上中天。忽然,他耳动一朵,厉声道:“谁?”

一紫袍长须、举止儒雅的中年官员从暗处现身,他正是朝中清流的代表——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齐牧。按说朝中清流绝不会和颜悦色地与皇城司中人说话,可齐牧却颇为慈爱地看着顾千帆说:“听说你回京了,老夫索性就趁着夜深人静来瞧瞧你。”

“齐世叔?”顾千帆忙拱手为礼,“怎敢劳您大驾?千帆原本想按约定的日子前去拜见……”

齐牧摆摆手,不让顾千帆再说下去:“老夫向来视你如子侄一般,知道你这回受伤不轻,已经是急得不得了,哪还能等得到三日之后?放心,我让人都探察过了,整个南衙就只有你一人留在这里挑灯夜战。”

看顾千帆较从前有几分清减,齐牧眼神中流露出关切之色,问道:“伤在哪里?好了几分?弄得这么晚,可是为了和大理寺那边交割郑青田的案子?事情是做不完的,身子才最重要,你得自己善加珍摄,别仗着年轻就不当一回事。若是伤了本原,叫我如何得对得起故去的顾侍郎?”

“是,您的话,我一定记在心上。”顾千帆明显流露出了在萧钦言面前从未展现的孺慕之情,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说,“对了,这次江南查到的东西千帆已经整理出来,正好交给您。”

顾千帆带着齐牧走进衙内,他按开一个密格,拿出一个匣子,郑重地递了过去:“雷敬与江南官场勾结的证据都在里面,凭着它们,您定能将雷敬拉下马。”

“不错,朝廷幸得有你为臣,老夫幸得有你为侄啊!”齐牧看完证据之后,并没有像顾千帆想象中那般欣喜,他话锋一转,“可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雷敬服侍了官家三十多年,圣眷尚可,情分犹在。此次郑青田的案子,官家已经处置了不少人,应该不想再行扩大了。如果此时把雷敬抖出来,未必能一击中,所以不如留待他日。”

顾千帆心下一阵失望,但仍然应道:“全听您的安排。”

齐牧知道顾千帆对这一处理不满,劝道:“别灰心,老夫当初就跟你说过,既然选择了隐清为浊这条路,就得耐得住寂寞。你年少英才,难得的是二甲出身,文武双全。当初安排你转武职进皇城司,确是有些委屈了。可我们清流要想对付朝中萧钦言这媚上欺下的五鬼之辈,就不得不往皇城司这个探查侦辑的利器里埋钉子。这些年你也的确没有辜负我当初的期望,雷敬至今也不会想到,他手下的活阎罗,就是我们清流布下的暗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