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第4/5页)
尤其是乡民普遍都有的蛔虫,芝娘子带来的酸榴根(石榴根皮)可谓有立竿见影之效——凡面黄肌瘦、食欲不振、时常腹痛且伴有恶心呕吐的病患,以酸榴根加水煎服后皆能打下大团蛔虫来。
到第二日,不用兵丁再去附近村寨敲锣打鼓,便有四面八方乡民扶老携幼、背着自家吃的粮米鸡蛋陆续赶来求医。
到第三日时,芝娘子和她的两个学妹已经彻底忙不过来,连耿小旗和两个比较机灵的卫所兵、以及来帮忙的吴家娘子都要帮忙查看问询病人病症、再来与三位医女娘子问药方了。
周老汉家离晒谷场近,这个自有精明处的老农人见隔壁吴家的娘子跟着几位医女娘子学了两天,竟然就学会了认药材、硬背下了几个常见病方子,无比眼热,便把自家的老妻和未出阁的小女儿也喊去帮工。
芝娘子不嫌帮手多,期期艾艾、畏畏缩缩地凑过来的周家母女把来意一说,她便爽快地让她俩去给负责配药的学妹打下手。
到义诊第四日下晌,顺安县里有人家抬了个难产的产妇来,芝娘子便将吴家娘子和周家母女都叫进了充作临时产房的帐篷里,教她们接生。
没错儿……《赤脚医生手册》就是硬核到连接生的教材都有,甚至连难产的产儿要如何处理、胎儿每一步娩出要如何操作都有详细图示……
当芝娘子挽起袖子、消毒了双手,一面伸手进产道内帮难产的产妇检查胎位,一面现场对三位想学点傍身本事的本地妇女讲解时,莫说是没出阁的周家女儿,就是已经生产过的两位妇女,也脸色发白,两股战战。
“莫怕,女人生产就是过鬼门关,咱们学得越多,懂得越多,就越能救人。”芝娘子冷静地将娩出头部的胎头托起,把缠绕在胎头上的脐带从头上退下,命吴家娘子把消毒过的剪刀递过来剪断脐带。
见产妇体力跟不上,芝娘子又一面慢慢将略有些过大的胎儿朝外助娩,一面吩咐周家女儿给产妇位温热的盐糖水恢复体力。
如是忙活了两刻钟,因脐带缠绕胎儿而难产的产妇,母子平安;产妇家人喜极而泣,把带来的银钱全留做了诊金,抬着产妇千恩万谢地离去。
芝娘子洗净了手,又对三名本地妇女道:“今日这种母子都能救的,就尽力去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比烧香拜佛都积德。但若是实在胎儿过大,产妇确实无法娩出的,可剪了胎儿肩膀助其娩出,虽不能做到母子相全,至少能把母亲的命保住。未降生的胎儿,总不能比个大活人重要,要怪也只怪得他家不为产妇考虑,把胎儿养得那般肥大。”
周家女儿还未经过生产这道鬼门关,只听得懵懵懂懂,生产过的两位妇人却懂得这番叮嘱份量有多重,皆凝重点头。
旁人对死在产床上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太大想头的,至多轻飘飘同情一句可怜,可这种廉价的怜悯,又如何抵得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女子所经历的苦楚?
之后几日,因燕门女学的医女娘子连脐带绕头的难产都能救下来一事传开,求医者更众,将个小小的岩腊村变成了门庭若市的大集市。
因病人众多之故,常要排出好长队列去,芝娘子便见缝插针,让能说会道的兵丁去与排队等候的乡民说那绿肥的门道,让这些农家能学得一二肥地的本事。
如是连续义诊了数日,到燕门女学的医女娘子们离开时,岩腊村及左近村庄、乃至顺安县中皆来人相送,直把医女娘子们送到了十里外,才依依不舍返回。
她们来时带来的土豆分了不少给本地乡人做种,她们走时,骡马上驮的粮食却更多了。
待芝娘子这一队人赶到普定卫附近村子时,七月已过半,村寨外的小路上到处是祭祀先人时撒下的黄纸。
在普定卫外这小村义诊的过程与在顺安卫时差不多,开始那一两天还有些清净时候,后面便病患越来越多,忙得众人脚不点地。
这日,义诊进行到天色擦黑时,有几个家丁打扮的小厮急匆匆抬着个小轿从普定卫赶来求医。
领头那小厮跑到义诊营地前,高叫一声:“我家大爷重病,求医女娘子一救!”说完便不管前面还有人在排队,自顾自往内挤来。
耿小旗一看这还了得,立即顶上前去把人连带轿子都拦住,喝道:“乱闯个甚,这里的人哪个不急,后头排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