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第2/3页)
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既然决定动手了,那就干脆一口气把镇北军给摁死啊。在镇北军半死不活的时候不补刀,现在好了,对方明摆着就是缓过来要报仇了。
蠢货,真的是蠢货!
皇帝倒不是舍不得一个儿子和几个大臣,如果只要把他们交出去就可以安抚好镇北王的话,他早就在第一时间把他们打包送过去了。
就如六皇子说的一样,为父报仇清君侧什么的,都是借口,都只是造反的借口而已。就算他把人送过去了,镇北王肯定会扯出其他的人理由,然后提出更过分的要求。
既然不能妥协,那就只能硬打了。
皇帝熬了一整个通宵,把所有可以信任的大臣喊过来开了小朝会,颁布下了一道又一道圣旨。除了留下五万禁军驻守京城以外,把所有可以用的兵权都交付了出去。
六皇子和九皇子这次也不用争了,一个南下一个北上,各自作为吉祥物派了出去,在叛乱被平定之前,两人都不可以回来。
打了一棒后,就到了给甜枣的时候了。皇帝各自召见了两人,作出了同样的许诺。谁先一步平定叛乱,就是会被封为太子,继承大统。
东拼西凑下,六皇子和九皇子各自带着十多名老将和五十万地方抽调出来的军队,号称百万雄师的平叛军出发了。
与此同时,黎墨和温如南那边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在没有发生的大规模交战的情况下,就拿下了好几座城池,两人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三个月后,镇北军和平南军汇合,变成了拥有七十万将士的光明军,以着更快的速度朝着京城进发。
六皇子和九皇子根本就挡不住光明军的攻势,在两人没有任何内斗的情况下,依旧接连败退。等到年关将近的时候,两人直接退守京城了。
大概是因为双方的战斗力太过悬殊,通常在打到一半的时候地方军就跑路了,然后过了没多久,那些逃兵就变成了光明军的一员。
其实也很好理解,镇北军和平南军都已经联合起来了,已经腐朽的朝廷对上联军不堪一击。既然胜负已定,为什么他们还要白白送命呢?
眼看着新年就要到了,京城内的气氛却没有丝毫喜意。因为已经变成百万规模的光明军把京城围得水泄不通,看起来随时都有发动总攻的可能,百姓都窝在家里不敢出门,一边担心一边期待。
黎墨和温如南倒是不忙着攻城,确定皇帝他们跑不了以后,就开始准备过新年了。
在诸多将士羡慕的眼神中,手拉着放了烟花,一起坐在首座上,喝了一个痛快。
看到两人互相搀扶着回到一个房间后,许多年轻的将领忍不住拍桌子鼓掌,恨不得现在就把两位主子拉到礼堂成亲。
没错,温如南的马甲已经脱下了大半,她的身份也基本被所有人知晓了。因为身份坦白的时机非常好,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
在早些南军和镇北军刚刚联手的时候,联军之间的氛围其实并没有很好,中高层将领之间一直在暗自较劲。
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坐在皇位上的只有一个人,要么是黎墨要么是温如南,而他们谁也不想自己的主子输掉。
发现双方队彼此的意见比较大以后,温如南的伪装也越来越敷衍,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让大部人的中高层将领发现了她的真实身份。
于是乎,原本有关两人断袖的传言就变了,变成了两人青梅竹马、天作之合。原本暗自较劲的将领也不较劲了,瞬间摒弃前嫌,好的就和亲兄弟一样。
等到元宵节过完后,皇帝受不了了,他要是在不投降,估计会就被那些已经动摇的臣子绑起来拖出城门了。
为了稳住自己最后的一点尊严,皇帝在正月二十那一天下了罪己诏,承认自己无德无能,自愿禅位给平南王世子黎墨。
黎墨接受了皇帝的投降,然后反手就把六皇子和九皇子给砍了。顶着皇帝惊恐的眼神,宣布了他后半辈子被圈禁起来的下场。
大权在握,黎墨很快就被手下拥戴为帝,老套的进行了上次推拉后,黎墨正式成为天下新主。
登基大典就定在七天后,在新一任文武百官的惊讶的目光下,黎墨牵着温如南的手登上了御撵,一起走完了整一套的祭天登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