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压力(第3/4页)

下线当天,几百辆嘉陵摩托车在市区呼啸而过,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一上市,再加上各种宣传活动的配合,立刻引起了不少人关注。

在揰庆这个山区,自行车实在是折磨人。

不少工厂,还有一些像是公安部门都迫切想要一辆摩托车。

以前只有邮政用车“幸福250”,和济南轻骑产的单缸15型助力车。这两种车动力不够,最重要的是产量不够,都优先提供给邮政和一些关键部门了。

揰庆部门基本上就没有指标,他们除了抱怨,根本没有其他办法。

现在本地就有摩托车,赶紧打报告申请。

虽然一辆摩托车就要一千多元,但是上市一个月,销量就突破了5千多台,一下子就打开了销路。

市场的火爆,无疑是给了嘉陵兵工厂还有150厂一针兴奋剂。

嘉陵兵工厂现在的产能,不过是月产一万台摩托车。

除去成本之后,一辆摩托车的净利润也有100多元。对半平分就是50元。

这还只是在产量只有一万辆的情况。要是扩大生产,推广到全国的话?

成本会更低,利润会更高。孙彭和李云龙都不敢相信,到时候一年的销售额会有多大,利润有多高。

摩托车的热销,令孙彭的面子上也很光彩,这毕竟是他担任书记主导的项目。

虽然150厂拿走了一半利润。但是嘉陵工厂仅此一项,每个月就可以收入500万,净利润就有25万。

这可是相当于全厂3千多工人一年的工资啊!

原先对摩托车项目还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再吃到这么大的蛋糕之后,顿时都鸦雀无声了。

嘉陵兵工厂的领导层们又开了一次研讨会后,决定将摩托车这一块儿做大做强。

孙彭在会上提出了车架、坐垫这还需要加强改善之后,厂长立刻做出了指示,让设计所的同志立刻加紧研究解决。

本来这一段儿时间以来,厂子里对于军转民这个问题都有些忧虑,唯恐被推向市场之后会无所适从,可是这次尝到了摩托车项目带来的甜头之后,都变得信心十足。

只要找准了方向,市场也不是那么难嘛!

通过加强生产,除了国家必要的子弹订单,其他工人全部投入摩托车生产中。

嘉陵兵工厂领导做出年底为工人们多发一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的同时,还向养猪场定购了大量的生猪,提升大家的待遇。

现在嘉陵兵工厂开足了马力进行生产,一个月的出货量达到了2万台。

就这样依然还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扩大生产线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源动力公司会议室。

楚云飞问道:“就是说嘉陵工厂需要我们提高发动机供应量了?”

楚斌回答说:“嗯!他们说市场需求很大,2万台远远不够。希望我们能增加产量。”

“老李,你这边有没有问题?”

李云龙苦笑了一声说:“现在已经是三班倒了,就2条生产线,就算多召几个人最多也就是3万台。”

楚云飞看向自己的儿子。“对于这个问题,楚经理,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楚斌想了一下说,“只能分两步走,一方面继续想日本本田公司购买生产线,另外一方面就是自己研究生产线。不过,我们源动力公司的技术人员原来是负责飞机的。要说发动机还对口。要说研究制造生产线就有些吃力了。更何况,现在高级教练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生产,我个人意见是找其他公司合作,我们出技术,出资金。他们负责研究生产。”

“嗯。不错。阿斌,记住了。有时候,一家公司全部都会,不一定是好事。这说明杂而不专。既然我们公司是要研究发动机的,就一心搞发动机就是了。其他的可以让出,和其他公司合作!”

“是。老爸!”

“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

嘉陵兵工厂,厂长刘华拿着电话筒,说:

“就是说那个源动力公司一个月最多就是提供3万台发动机。他们现在正在向日本本田公司采购生产线,到时候一个月提供十万台发动机都不成问题是吧!”

采购主任就住在贵、阳招待所。他回答说:“是的。”

“好。我明白了。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