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追赶(第5/5页)

屏幕上一阵花屏幕后,很快,屏幕上呈现出雷达扫射局域图。

这些技术专家瞪大眼睛看着,一个小时,2个小时……

一整天雷达都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这些人猛的发出狂热的欢呼。

“完全可行,完全可行!更稳定,而且耗电更少!”

“只要雷达能保证运作,我们就有自己的眼睛,再也不怕敌人的飞机来骚扰了!”

“你们看到没,这晶体管比电子管更小。这样以后我们制造雷达这些设备的时候,可以设计的更小巧!”

一个四十来岁的技术人员叫尖:“这么好的东西应该多买一点,它在很多地方都能替代电子管。我们应该联名上书,要求想办法多购买这晶体管!”

一直着急等待的赵刚忙问道:“在你们看来,这晶体管比电子管更有优势?”

“是的。晶体管会是日后的主流。我们必须想办法引进这项技术!”

赵刚严肃地说:“事实上这晶体管的制造设备我们有,就连技术都有。但是怎样将技术转变成成品,需要有人将这些技术吃透吃明白。中央想成立一个研究小组,专门研究这晶体管。只是……”

“只是什么?”这些技术人员着急地问道。

赵刚看着这些人,说:“事关国家机密,进入研究小组的,可能要隐姓埋名十年二十年。甚至可能要一辈子!你们能接受吗?”

听到要隐姓埋名十几二十年,甚至可能是一辈子。这些技术人才迟疑了几秒,立即昂着头。

“当年我们就是技术落后,才会被外国人欺负。只要国家需要,我愿意服从命令!”

赵刚看着眼前的科学家,严肃地站直敬礼。“请你们保守今天的秘密,不要和外人,也不要和任何人提起这件事。过几天会有专车送你们去西南一处研究所的!”

这些人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们怀着激动又有些感伤的心情,想着今天回去怎样和家人说。

送这些科研人才离开,赵刚看着雷达正常运转。

他低声说道:

“看来云飞同志又一次判断对了。晶体管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怪不得他会那么辛苦要将这晶体管还有设备送过来,还千叮万嘱要国家下力气钻研。按他的话说,就是我们已经在电子管上输了,要想能拉近和发达国家的距离,只能弯道超车。认清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

他拿出楚云飞派人送过来,用密码写的书信。

“发动机、基础材料……”

都是良言,就是这研究的钱。

哎……

一声无奈地长叹,赵刚将书信折好放回口袋,默默地走了出去。

国家落后太多了,只能用努力来追赶了。

走出雷达室,在阳光下,黑头发已经遮掩不住他两侧的白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