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板儿爷(第2/3页)
刘金凤和刘银凤也贪婪地打量着周围的景象,在他们的梦里,首都不知道出现过多少次,这一次,终于梦想成真。
高文学也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忍不住摘下眼镜,用手绢轻轻擦拭着眼角。
都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他心中就是这般感触,他的内心已经张开一双无形的手臂,正和这个古老的城市相拥。
而这一切,在刘青山眼里,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感觉好老土啊!
再过几十年,不要说一线城市,随随便便一个不知道多少线的小城市,路都比这里宽,楼都比这里高,小轿车都比这里多,自行车……自行车肯定是没有现在多滴。
刘青山其实一点没有嫌弃的意思,现在的首都,更能感受到那种文化和历史气息,令他怀抱中的每一个人,都心生敬畏,同时又心生骄傲。
而改革的号角,已然在这个古老的城市奏响,古城很快就会重新焕发青春,以超越所有人想象的速度发展。
笑意渐渐浮现在刘青山的嘴角,他的嘴唇微微翕动,轻声发出问候:“你好,首都,我来了。”
等到那几个姐妹过了新鲜劲儿,就有点开始茫然:站在这么大城市的街边,好像没有自己容身的地方?
“三凤,咱们先去哪?”
大姐抱紧怀里的小火,二姐拉紧老四老五,生怕她们跑丢了似的。
没等刘青山说话呢,高文学抢先道:“先去我家吧。”
他家,当然是他父母的家。
刘青山笑着摇摇头:“大姐夫,等咱们安顿好了,再去不迟,你都出来好几年了,也不差这一天两天的。”
高文学点点头,家里的情况,他也不大清楚,心里没底。
铃铃铃,身后传来车龄响,还伴着一个高门大嗓:“您几位要车吗?”
扭头瞧瞧,是个骑着三轮车的中年人,穿着白色的对襟小褂子,灯笼裤,一只裤管可能是担心搅到车链条里,所以还用卡子给别上了。
脚底下蹬着一双靸鞋,瞧瞧身上,一身肌肉,这要是腰里扎上板带儿,妥妥的练家子。
这就是后世被称为“板儿爷”的,这些人多数都是老北京了,说话带着浓浓的京腔,他们之中,有市井小民,甚至还有从前的遗老遗少。
“那就辛苦您呐,帮着拉拉东西就成,在附近找个差不多的旅社,我们腿儿去就成。”刘青山说话的时候,也不知不觉地带上了一些本地的味道。
“好嘞,爷们儿,你以前也是这四九城的吧,知青返城?”中年人一边帮忙把那些大包小包的,都放到三轮车上,嘴里还一边聊着。
板儿爷能侃,这是必须的。
“俺大姐夫是,俺是东北那嘎达滴。”刘青山的口音又为之一变。
“哈哈,你这小伙子还挺逗哏儿。”
那人嘴里大笑着,又把老四老五抱到三轮车上,骑着慢慢往前溜达。
一路找了几家旅店,大都满员,有两家空着一个房间,也住不下他们这一大家子。
蹬三轮的师傅也满头大汗:“这下褶子啦,崴泥啦,不过爷们您放心,不多收您车钱,我还就不信邪了,找不到住的地方!”
这会儿正是暑假,外地进京人员比较多,刘青山也想不到刚来首都,就给他们个下马威,愣是找不到住的地方。
“要不还是去我家吧?”高文学又旧事重提。
“咱们这一大家子,去了也住不下。”刘青山再次摆摆手。
“哥,你说的对,咱们就应该在首都买房子,要不都没地方住啦。”
小老四的小嘴里也一个劲念叨。
蹬三轮的师傅瞧瞧小家伙,看她太小,也就没跟她呛火:在首都买房子,年纪不大,好大的口气,你有那么多钱嘛,再说了,有钱也不许你外地人买房啊。
刘青山摸摸老四的天线辫子:“长安居,大不易,看来这第一件事,还是得抓紧时间买房喽。”
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道理,在首都有个落脚之地,都不容易。
千年前的大诗人白居易尚且如此呢,而且人家的名字还叫“白居易”呢。
“咳咳,爷们,咱先别扯这些没影儿的,这旅社是住不上了,您有没有熟人,找个招待所啥的?”
板车师傅实在听不下去了,在旁边给支了个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