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第4/8页)

因为刘章瞧着实在是疲惫。

“编喜结编成这个样子?”

“秋收有点忙,”刘章打了个哈欠,“过了这阵就好了。”

杨继西瞪了他一眼,“身体出了毛病,那可后悔都来不及。”

“知道知道,”刘章连忙告饶,“没有下次了。”

这一次结了钱后,李成杰给了一个坏消息,“不收喜结了,赚头不大,我懒得折腾了,以后有合适的活儿,我还跟你说。”

“行,”杨继西点头,反正接下来他们家也忙,再过不久孩子也出生了,孙桂芳和杨二奶奶都没啥精力编喜结。

“下个月月初我不来,可能再下个月我也来不了,我媳妇儿快生了,我得伺候她坐月子还有照顾孩子。”

杨继西道。

“恭喜恭喜,”李成杰虽然失望他没有带来别的东西,倒也知道这段时间忙着秋收的事儿呢,所以二人没说多久的话便分开了。

福窝更新了五百斤白面出来,杨继西在李成杰走后,拿出早上装好了两个布袋,里面各有十斤白面。

他分别装在了刘章和杨继康的背篓里,等二人进林子时,先是说了不收喜结的事儿了,接着又把钱给他们,再指了指他们背篓里的白面。

“弄了点给你们,不用给钱,这些日子你们也辛苦了,我还有点事要去办,就先和你们分开了。”

“这么多你不要钱,我不要,”杨继康看着那么大的布袋,顿时皱眉。

“我也不要,”刘章说。

“又没花钱,”杨继西含糊道,“反正你们拿走就是了,没花钱的。”

“真没花钱?”

“不然我能这么大方?顶多给你们两斤,”杨继西摊手。

和他们分开后,杨继西去了王老汉家,王老汉家喂了鸭子。

杨继西挑了一只最肥的,又买了一条三斤左右的草鱼,这才离开。

到村口的时候,杨继西又从空间拿出两个大西瓜放在背篓里。

家里还有不少大米,白面也有几十斤,杨继西本来是不着急把空间里的白面拿回家的,可到家后,发现家里就孙桂芳一个人,杨二爷爷和杨二奶奶晒坝那边开会去了。

所以杨继西把另一个没用且有半人高的大木桶收拾了出来。

“这之前是装玉米面的,娘本来说等中秋后去仓库兑换点玉米面回来吃。”

“白面不得比玉米面好吃?”

杨继西笑道,“我占了她这个木桶用来装白面,她不会说啥的。”

下午去找李叔买一个大木桶回来装玉米面就是了,李叔家常有大木桶卖,专门装粮食用的。

“能装多少?”

孙桂芳站在门口踮着脚看,虽然看不到。

杨继西站在高的长凳子上,右手放在木桶中,白面正从空间往木桶里装呢。

“大概七、八十斤,这样空间里还有四百斤的白面。”

家里五百斤的大米才吃一百多斤,还有不少呢,等能兑换玉米面的时候,家里的库房又满满得了。

刚把装有白面的木桶口子用竹编盖子给盖上,外面就传来杨二爷爷唤葱头的声音。

“爹他们回来了。”

孙桂芳有些紧张地看向灶房门口。

“可以了,”杨继西下了凳子,接着把凳子放在一旁,“你待会儿跟娘说一声。”

“好。”

杨二奶奶回来得比杨二爷爷晚一些,路上和副队长的媳妇儿说了会话,这才背着手回来。

看见鸡圈旁边捆着的大鸭子,她咿了一声,“这么肥?”

“喂了一年多呢,”杨继西他们从柴房那边过来,“我挑了个最大最肥的,晚上和大娘他们一起吃。”

“行,这天热,不吃完会臭的。”

杨继西把喜结钱给她,杨二奶奶待会儿分给其他人,顺带说了不收喜结的事儿,杨二奶奶点头,“早晚的事儿,只要好好干活,啥都能有的。”

“这话通透,”杨二爷爷笑着说。

得知这事儿的沈凤仙和何明秀就很难过了,吴大嫂和杨大奶奶还算好,他们有点家底,可沈凤仙她们刚尝到点好处,现在没了,当然是难受的。

沈凤仙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上次刘香莲找过来,让杨二奶奶不高兴了,所以以这种理由拒绝让自己再加入。

但杨继东说这不可能,“你看这两天大娘和二娘都清闲得很,没事儿就坐在院子里说话,哪里有之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