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5/7页)

“另外那盏油灯我已经买过来了,算是帮你们小夫妻,别的我和你爹无能为力了。”

杨继北只觉得脑袋上放了个响雷。

之前杨老婆子也这么说过,可他以为是气话啊!

现在看来.....是真的。

他失魂落魄地走出房门,杨老婆子还让他把房门给关上。

他像个木头一样照做。

心里盘算着自己欠了多少,三哥他们五块,二娘他们十块,一共十五,对了,好像还有什么事儿,是什么呢。

杨继西却比他先想到,他摸了摸下巴对孙桂芳说,“我记得他结婚那天借了人家的鞋子,今儿看他还穿着,是不是忘记还了?”

“应该是的。”

孙桂芳点头。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家里了,一个和杨继北差不多大的青年,他面红耳赤地表示自己是来要鞋子的。

“我、我弟弟也快结婚了,我得穿得体面才好。”

青年如此道。

杨继北夫妇尴尬得抠脚,特别是杨继北,这鞋子穿上后,他就没怎么脱下过,此时布鞋又脏又臭,这么还回去实在是失礼,可人家都上门来了。

杨老汉也觉得丢人现眼得很,赶紧让杨继东招呼对方进门坐下,又让杨继北赶紧把鞋子洗干净还给人家。

杨继北红着脸照做,刘香莲觉得丢人极了,已经回房去了。

杨继西和孙桂芳看了一会儿后,才去杨二奶奶那边。

杨二奶奶早就在堂屋门口探头探脑了,见他们过来赶忙追问怎么回事,听完后,满脸疑惑。

“这......这朋友以后怕是没得交了。”

杨继西也这么想。

就在杨二爷爷打扫牛棚的时候,队长找了过来,他对杨二爷爷说宅基地已经批了,“找个时间把地儿给划一下,能多大就多大,反正那地方也不能种地。”

这个年代没有按照人口来划分宅基地,反正你只要不在田地里建房子,基本来都能批下来的。

杨二爷爷露出大大的笑,拿出备好的红梅纸烟硬是塞给队长,队长推辞不过便收下了。

接着和杨二爷爷也没说多久的话,他还有事儿要办,刚准备走,就见一十一二岁的男孩头包着麻布,红着眼睛走到他们跟前就是一跪。

这是报丧。

老队长去世了。

杨继西对老队长的印象不深,他自打记事起,就是现在的队长做队长。

“老队长为人正直,非常的公正,在他当队长的时候,生产队产量高不说,就是吵架的人都没有。”

中午下工回到家,杨继西和孙桂芳便听杨二爷爷说起老队长,他的眼睛有些红,“现在的队长就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

难怪杨继西回来的路上听人说,队长哭着往老队长家跑去。

老队长的葬礼去的人很多,留下吃饭的人却很少,因为老队长的两个儿子已经意外去世多年,两个媳妇也已经在老队长的劝说下改嫁。

如今带着一个孙子,叫顺成,也就是之前到人前报丧的那个男孩。

老队长的老伴儿年纪大了,葬礼都是请队长和队长媳妇儿办的,顺成跪在灵前,眼睛都哭肿了。

两个儿媳妇带着现在的丈夫和孩子也来了。

杨继西和孙桂芳也上前磕了一个头。

罕见的是杨老婆子也来了。

等晚上回到家时,杨二奶奶才跟二

人说起杨老婆子当年受到过老队长的帮助。

说这话的时候,杨二爷爷有些不自在的离开了。

听了杨二奶奶说的是什么帮助后,杨继西和孙桂芳才明白杨二爷爷为什么离开。

因为杨老婆子是被自己的婆婆“折磨”了几天,老队长得知后上门调解,杨老婆子这才得以解脱。

“我那个婆婆啊,”杨二奶奶露出几分讥笑,“在我没生四个闺女之前,对我还是不错的,后来见我一个闺女一个闺女的生,就开始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了。”

“你们听说过数豆子吧?”

孙桂芳问:“是以前旧时代婆婆为了管教儿媳,晚上把人关在小黑屋里,让儿媳妇在地上捡那些黑豆子吗?”

“不不不,”杨二奶奶摇头,“你你说的这个叫捡黑豆,我说的这个是数豆子。”

“用棉布把眼睛蒙上,大冬天的,在你周围放满了木桶,木桶里是冰冷的水,里面放满了豆子,什么时候数完了,什么时候才能出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