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6/7页)

这乱七八糟的传言传到乾隆耳边,他就十分不得劲,跟沐瑶私下抱怨道:“这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朕只是看傅恒一人撑着户部实在辛苦。这个和珅的算学在官学的时候就是顶尖的,能给傅恒帮上忙。”

当然他抱怨归抱怨,那些敢乱嘀咕的人一个不落都被粘杆处记下了,一个个等着发落。

乾隆的小本本记着呢,一个个都别想逃了!

沐瑶就知道,乾隆这是怜惜傅恒,生怕他累着了。

去年各处受灾,都需要赈灾银,户部那边就要核酸去年的支出,再核实各地究竟把赈灾的银两都用在哪里。

傅恒让各地都送上折子来,用的是沐瑶给的表格,一目了然得很,谁都做不了手脚。

那么多地方,他一个人带着户部核实着实太累了,乾隆当然不能让傅恒真累坏了,于是寻摸了一番,就把官学里算学都被两位算学先生称赞过的和珅提拔去了户部当个郎中。

若是和珅做得好,那就暂时留下,要是不行那就调回去。

乾隆就道:“和珅暂时做得还不错,听傅恒的意思,他是最早去户部的,然后是最迟离开户部的。”

可以说工作时间门最长,一点都没有偷懒了。

沐瑶眨眨眼,想着和珅这是自己卷,连带着让户部其他人都不得不卷了吗?

想想和珅每次都最早去户部,让掐着点到的其他人怎么办?

再就是和珅晚上留在户部帮着核实不肯早点走,宫门快落锁的时候才离开,这让其他人怎么敢提早下值呢!

和珅估计还觉得自己十分勤勉,其他人心里估计十分不得劲了。

还别说,户部其他人确实是这么想的。

傅恒都委婉提醒过和珅不用那么早来,也不用那么晚离开。

和珅还以为是上峰体贴自己,拍着心口说道:“大人放心,我一点都不累,只盼着能给大人多分忧。”

闻言,傅恒能怎么办,只能随和珅去了。

不过有和珅在,户部其他人确实也跟着早去上值,一个比一个早,愣是有时候比和珅还早了。

和珅到户部,发现同僚竟然比自己还早,于是他第一天也提早去了。

要不是宫门到时辰才开,沐瑶估计这些人能半夜去上班,这勤勉真是要感动上苍,绝对的社畜打工人了。

户部的人是一点都不感动,反而快要累死了。

有年纪大点的受不住,终于是累病了,只能请病假。

年轻点的也是累得不行,只想尽快都核实清楚了,然后让人把这个卷王和珅赶紧弄别处去吧,他们快受不了的!

原本要一个月才能核实完的,愣是半个月多点就做好了。

傅恒带着折子过去,乾隆翻了翻,十分满意道:“今年支出多,户部倒是比往年更快了。”

闻言,傅恒只好苦笑,把和珅进户部的事简单说了一下。

乾隆听得好笑道:“他倒是勤勉,就是太勤勉了一点。“

他虽然喜欢勤勉的臣子,却也明白欲速而不达。

有些事一天能做完,非要半天赶完,把臣子们都累死了,乾隆还哪里有人用呢!

傅恒倒是替和珅说了好话:“他年纪轻轻被皇上重用,所以也担心会辜负皇上,于是更为发奋了。平日他早早到户部,也会提前让小吏给其他人泡上茶,送上点心,甚是周到。”

和珅确实会做人,哪怕勤奋过头差点把同僚累死了,因为他这点小心思,同僚们虽然心里嘀咕几下,倒也不至于跟和珅交恶。

乾隆点点头,明白傅恒素来是实在人,把和珅的优点缺点都说了出来:“他确实太年轻了一些,该历练一番再说才是。”

他沉吟片刻道:“正好国子监缺个祭酒,和珅的才学不错,让他过去补缺就是了。”

当然,从正五品的户部郎中到从四品的国子监,和珅算是提拔了半级。

在国子监和珅也能磨练一番,不至于如今这般急功近利了。

沐瑶没想到历史来了个大拐弯,没让和珅蹦到户部侍郎,然后再晋了户部尚书的位置,而是直接被乾隆扔去国子监当祭酒了。

国子监祭酒原本是国子监里的老大,等于是校长了,管着教学和考试之事。

不过在雍正三年的时候,他改了国子监原本的官职,没让祭酒掌握太大的权力。

而是另设了管理监事大臣的职位,总理监内一切事务,由皇帝亲自指派。